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对《周颂·清庙》用韵与诗意解读的一些看法

(2022-07-02 14:00:39)
分类: 诗经赏析
       於穆清庙
      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
      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
      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
      无射于人斯

     《清庙》是周颂的第一篇诗歌。按照《诗经》中的诗歌实际创作时间顺序为颂雅风来看,《清庙》应当是《诗经》的开篇之作。但是,千年以来《清庙》无论是用韵还是词意的释读,至今依然存在较大的分歧与难度。
       对《清庙》这篇诗歌的用韵与诗意释读,我们有着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愿意表述出来,求得指教与商榷。
       一、《清庙》的用韵解读
       我们向来坚持,先秦诗歌的所有作品都是有韵的,无论是《诗经》还是《楚辞》。
       最近几十年在考古发掘方面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也以充分的证据表明,商周文化的高度发达大大超出原先人们的想象。不论是殷墟故址的发掘,还是三星堆遗址的发掘,都一再带来惊喜与意外,使得我们更加反思对商周时代文明发达的程度需要不断加以认识的深化。
      我们反复强调,《诗经》的作品未必是原生态的最初诗歌创作文字,在后代可能经过文人学者的删削整理。因此,《诗经》保留下来的诗歌作品都是经过选择和整理的,从理论上说不应存在无韵的诗歌之作。而且,上古时代的诗歌声韵已经具有惊人完整的音韵体系,相当严整规范,成为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璀璨明珠,足以让我们后人以此为傲,并且将我们的国度没有争议地称之为有着几千年辉煌历史的诗歌之国。
       但是,我们对上古诗歌音韵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对当时创作诗歌所用的押韵方法没有全部理解和领悟,从而导致了对先秦诗歌当中极少数诗歌究竟有没有用韵的误读。
      《清庙》就是这样的一篇诗歌。
       按照只有偶数句的句尾才能押韵的传统韵读方式,这篇诗歌的用韵解读就无法做出有韵的判断。
       转换一下解读的思路,又会如何呢?

        於穆清庙(宵部)
      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之部)

      秉文之德(职部)
      对越在天
      骏奔走在庙(宵部)

      不显不承  (蒸部)
      无射于人斯(真部)
      
       我们把《清庙》分为三段。
       前两段是三句一段,而不是两句一段。而且,用韵的方式是第一句和第三句句尾的韵字互相谐韵,即采用的是首尾相谐的方式用韵。
       第一段,是之宵合韵。用的韵字,是庙、士。
       之部与宵部,都是上古诗歌音韵中阴声类的韵部,即都是以元音收尾的韵部。在《诗经》中,阴声类的各个韵部经常构成合韵关系,之部与宵部的合韵的确较为罕见,但是并不违反上古语音的规律。
       第二段,是职宵通韵。用的韵字,是德、庙。
       之部与职部有之职通韵的语音关系。之部与宵部可以有阴声类合韵的语音关系,职部与药部也都是以塞音收尾的入声韵韵部,而宵部与药部已知有着宵药通韵的语音关系。因此我们大胆推论,职部与宵部也可以构成职宵通韵的谐韵关系。
        第三段为两个句子构成。用的韵部是阳声韵的蒸部和真部,也就是构成了蒸真合韵的谐韵关系。用的韵字,是乘、人。
        二、《清庙》中几个用字的字义分析
        1、 肃雍显相
        参考《大雅·思齐》: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肃为恭敬,雍为和顺。
        2、骏奔走在庙
        这里的“骏”字,在解读上分歧较大。
        一些版本引用的是《尔雅·释詁》的解释:骏,速也。速与疾义同……疾奔走言劝事,骏、疾以声近为义,庙中奔走以疾为敬。
        一些解读者还引用了《尚书·周书·武城》的例子: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但是,有的解读者没有注意《礼记·大传》的相关记载: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按照《礼记》所写,骏字就可与逡字通用了。
        那么,逡字是否也是在清庙中快速(行走)的意思呢?
        看看《康熙字典》对“逡”字的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倫切,音踆。【說文】復也。【玉篇】退也,郤也。【集韻】逡巡,行不進也。【前漢·公孫弘傳】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羣臣逡。【註】言有次第也【楚辭·九章】遷逡次而勿驅兮
        又與駿通。【禮·大傳】執籩豆,逡奔走。【書·武成】作駿。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
       “骏”奔走,可以通“逡”奔走。
        而“逡”奔走,不是指的在宗庙里快步行走,却是恰恰相反,指的是毕恭毕敬地次第缓行!
        《康熙字典》从未在“骏”字解读中引用《清庙》的例子,把“骏”字解读为“急速”的词义。相反,在“逡”字的解释中却给出了《楚辞·九章》和《前汉·公孙弘传》的例子,说明“逡”是缓慢行走的词义,而且按照《公孙弘传》所写,还有次第而行的词义。
        我们是认可《康熙字典》的这个解释的。
        3、无射于人
        我们赞同一些解读者的观点,就是“无射”的“射”字,借为“斁”字。
        但是,一般把“斁”字解读为“厌倦”的词义。而《康熙字典》对“斁”字的解释,认为按照《说文》的解释,还有“终结”的词义。
        因此,我们认为,“无射于人斯”,不是指的周朝先祖对这些来祭拜祖庙的后人不会厌弃,而是指的“不显不承”(对先祖的显赫尊崇)永远不会终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