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雅·公刘》的句子结构与用韵分析

(2021-10-10 11:04:28)
标签:

公刘

分类: 诗经赏析
      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幹戈戚揚,爰方啟行。
      篤公劉,於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於京,京師之野。於時處處,於時廬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篤公劉,於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篤公劉,於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止基乃理。爰眾爰有,夾其皇澗。溯其過澗。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大雅·公刘》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的史诗类的诗篇。     
       对《公刘》的诗意做出的解读,自古至今为数众多。但是,对《公刘》的用韵做出的解读,数量却是很少的。
       在当代的《诗经》作品用韵的解读中,《诗经韵读》堪称经典,一直被视为是权威性的著作。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由于古今绝大多数学者对《诗经》作品的句子结构分析都陷入了思维定势的窠臼,一直是将《诗经》的所有作品都按照偶数句为一个句子的惯性思维来断句。因此在《诗经》作品中一些以奇数句为一个句子的诗篇的句子结构分析中没有看懂原作的原意,从而在句子的断句与句子的用韵分析两个方面都做出了与原意原韵不相符合的解读。对《大雅·公刘》的句子结构与用韵的分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文的篇首复制了《公刘》的原文,从断句可以看出,解读者是明显按照偶数句才为一个句子的惯性思维来确定的句子结构,而这实际上是并不符合原作的原意的。
       我们认为,《大雅·公刘》是按奇数句即每三句诗句为一个句子构成的句子结构。而对《公刘》做出韵读的分析,也应按照这个新的句子结构来解读。由此,我们对《公刘》的韵读分析做出了与《诗经韵读》有所不同的解读。
       下面是我们对《公刘》的句子结构与用韵的分析。
       《公刘》全篇分为6个大的段落。
        在每个段落内,都是以感叹语“笃公刘”开头,而在“笃公刘”这句感叹语之后,是由9句诗句组成的。这9句诗句,按照每3句为一个句子的形式,组成了3个句子。我们对这样的句子结构的分析,就构成了对《公刘》全篇韵读分析的基础。
       我们认为,“笃公刘”这句感叹语,本身是不押韵的,只是段落开头的感叹语。后面的诗句,每三句为一个句子,则是严格押韵的。
       第一段
         篤公劉

         匪居匪康【阳部】
         乃埸乃疆【阳部】
         乃積乃倉【阳部】(阳部)

         乃裹餱糧【阳部】
         於橐於囊【阳部】
         思輯用光【阳部】(阳部)
       
         弓矢斯張【阳部】
         干戈戚揚【阳部】
         爰方啟行【阳部】(阳部)
    
        第二段
         篤公劉

         於胥斯原【元部】
         既庶既繁【元部】
         既順乃宣【元部】(元部)

         而無永嘆【元部】
         陟則在巘【元部】
         復降在原【元部】(元部)

         何以【幽部】
         維玉及瑤【宵部】
         鞞琫容刀【宵部】(幽宵合韵)
        第三段
         篤公劉

         逝彼百泉【元部】
         瞻彼溥原【元部】
         乃陟南岡【阳部】(元阳合韵)

         乃覯於京【阳部】
         京師之野【鱼部】
         於時處處【鱼部】(阳鱼合韵)
        
         於時廬旅【鱼部】
         於時言言【鱼部】
         於時語語【鱼部】(鱼部)
         第四段
         篤公劉

         於京斯依【微部】
         蹌蹌濟濟【脂部】
         俾筵俾幾【脂部】【微脂合韵】

         既登乃依【微部】
         乃造其曹【幽部】
         執豕於牢【幽部】(幽部。或可认为是微幽合韵,因为微部与鱼部同属阴声且元音也相近。)

         酌之用匏【幽部】
         食之飲之【之部】
         君之宗之【之部】(之幽合韵)
         第五段
         篤公劉

         既溥既長【阳部】
         既景乃岡【阳部】
         相其陰陽【阳部】(阳部)
 
         觀其流泉【元部】
         其軍三單【元部】
         度其隰原【元部】(元部)

         徹田為糧【阳部】
         度其夕陽【阳部】
         豳居允荒【阳部】(阳部)
        第六段
         篤公劉

         於豳斯館【元部】
         涉渭為亂【元部】
         取厲取鍛【元部】(元部)

         止基乃理【之部】
         爰眾爰有【之部】
         夾其皇澗【元部】(本句的句尾字涧与上一句的句尾字锻同属元部彼此相协。)
      
         溯其過澗【元部】
         止旅乃密【质部】
         芮鞫之即【质部】(质部)

        我们如果读懂了上古时代的诗歌,就会为古人的智慧与诗歌创作技巧感到震撼,从而发出由衷的感喟。
        在如此之遥的上古时代,我们民族的诗人就使用了高度的创作技巧,写出了那么多篇流传千古的诗篇,足以让我们后人为之骄傲与自豪。但是,如果我们不能领悟古人的用心,看不懂古诗的断句与用韵,那么这些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上古时代诗篇在诗意与诗韵上的无比精妙,就不能被理解与感悟。
       上古时代的诗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地只有偶数句诗句组成一个句子的一种句子结构,有的诗歌恰恰是以奇数句的诗句为一个句子。这就要在具体作品的分析中具体对待,按照原作的结构来断句。
        上古时代诗歌的用韵则是形式多样,有的是一个韵部,有的是不同韵部的合韵或者通韵。有的是首句与尾句的句尾韵字相协,有的则是抱韵、邻韵或者前后句子尾字的相协。这些用韵的多样化,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形成了诗意与诗韵较为和谐的统一。如果数千年后我们这些后人还是看不懂上古时代诗人的用韵方式,真的只有愧怍无比了。
        在先秦诗歌的研究与解读中,应当没有禁区,不应受到历代名家诗意诗韵解读结论的束缚而不敢越雷池于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