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借硯村廬
借硯村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757
  • 关注人气:5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骚》之中向有娀之女传达通辞的使者选定了谁

(2021-06-06 10:01:25)
分类: 楚辞赏析
      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
      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

       《离骚》的这段诗句,表述的是原本想要向美丽的宓妃表达爱意,却因她的性格乖戾放纵淫游而作罢。随后放眼天下,望见了瑶台上的美女有娀之女。于是,诗人便想派遣使者,向这位美貌的女子传达爱慕之意。
      派谁去充当传达通辞的使者呢?
      诗人最先想到的是鸩鸟。
      没有读过《离骚》全部诗文的人比比皆是,而不知道“饮鸩止渴”这个成语的人数量不多。
      于是,提起“鸩”这种鸟,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可怖的毒。据传鸩这种毒鸟把羽毛在酒甚至水里沾一下,喝了这毒酒毒水的人就会毒发而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上学首次读了《离骚》全文的时候,心里一直感到讶异。屈原这么高雅的诗人,干嘛派鸩这种毒鸟作为使者,前去有娀之女处传达通辞呢?
      后来查查经籍,才知是有的古人在解读《离骚》诗意时的附会之解,原来鸩这种鸟还有不是毒鸟的其他品种。
     《康熙字典》引用《山海经》的记载,对鸩字做出了一种释义的解读:又鴆有同名殊類者。【山海經】瑤碧之山有鳥,狀如雉,恆食蜚,名曰鴆
      原来《离骚》中写到的鸩,不是那种可怕的毒鸟,而是形状类似山鸡的飞鸟,吃的是害虫,可谓善矣。让这样的飞鸟去当使者,大抵是符合诗人心目中的资格的。
       可是,鸩这被选中的使者,却拒绝前往传达通辞。它对诗人说,有娀之女尽管美貌过人,却不适合与诗人通好。
       鸩不去了,再选谁呢?
       鸠倒是能言善道,但是王逸的注释认为,鸠性轻佻巧利,多语言而无要实,复不可信用也。于是,诗人也没有将鸠选定为使者。
       因此,诗人“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虽然心仪有娀之女,但是总不能不顾礼仪,自己登台自我介绍和表述爱慕之意吧?为此心里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去做才为适宜。
       最后,诗人下了决心,还是选择凤凰作为传达通辞的使者更为合适。但是,让人忧虑的事情发生了。高辛(帝喾)先于诗人,已经娶了有娀之女为妃。
       在这段表述诗人有意向有娀之女表示爱慕之意的诗句中,诗人先后选了不同的飞鸟作为使者。但是虽然最后选定凤凰却还没有前往,有娀之女已经成了高辛的妃子。这就表明,诗人的意愿在继向宓妃表达心意未成之后,再一次没有实现。隐喻的诗意就是,诗人一心报国,却没有得到美人青睐,陷入报国无门的苦闷之中。
       随后的诗句写了诗人继续行路,想要在少康尚未娶亲,而有虞国君的两位女儿还没嫁给少康的时候,寻找到新的心仪之人。然而,使者太弱语言笨拙,无法表达诗人真正的心绪。世间已然混浊不清,小人嫉贤妒能,导致美善遮蔽而邪恶称扬。宫室朝中就像美人所处的深邃闺室,不明哲理的君王竟然还不醒悟。怀有报国忧国的忠贞之情却不能抒发出来,让人焉得忍耐这种可悲情形的长期存在。
       解读《离骚》某一段的诗意,若要论文必要顾及全篇,不能孤立地割裂地加以理解。
       诗人一再向美丽的女子表示心意,却一再遭到了挫败。宓妃是性格原因,不适合成为诗人的同路者。而有娀之女嫁给了有为之人,随其开创了新的基业。
       尽管如此,诗人没有停止行路,也没有停止探寻。在诗人的心里,始终存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即便世事混浊,朝中昏君佞臣不识诗人忠贞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