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清庙》中的诗句“肃雍显相”,通常的解读为:
肃雍:庄重而和顺的样子。
显:高贵显赫。
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诸侯。
于是,这句诗句翻译成白话文,就成了“助祭恭敬而又庄重”。自毛传到后世的解读,大多都是如此的看法。
“肃雍”这个词,在周颂的《有瞽》这首诗歌当中也出现了。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應田縣鼓,鼗磬柷圉。
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肅雝和鳴。
先祖是聽,我客戾止,
永觀厥成 。
值得注意的是,《有瞽》这首诗歌描述了宗庙祭祀演奏乐曲的场面,包括列举了奏乐的乐器,在上古音乐史研究方面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有瞽》中的诗句“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其中的“肃雍”多被解读为庄重和谐乐声舒缓,修饰的是宗庙祭祀活动中演奏的庄严和谐的乐声。
把《清庙》和《有瞽》中的两处用了“肃雍”一词的诗篇做个比较,在解读中都是把“肃雍”解为了形容词,词义是“庄重而和谐”。
在这些通常的对“肃雍”的解读之外,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我们在查找古代文字解释的资料时,发现了一些线索,但是还未形成充分的依据,还未完全产生新的释义。在此我们将新的线索展现出来,供研究者一起加以分析,或许能有新的见解产生。
《康熙字典》在解释“肃”时写道:
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
如果认同这种解读观点,那么“肃雍”就是指的乐声。这在《有瞽》的诗意解读中没有问题,而在《清庙》的诗意解读中就出现了问题。宗庙祭祀中的乐声和祝祭,从逻辑上说是两个名词并列,这就不是将“肃雍”用来形容助祭了。
再来看“雍”字。
有的资料在解释“雍”字时,解读的文字为:
古天子祭祀宗庙毕撤俎豆时所奏的乐章,亦用为撤膳时之乐。
按照这样的解释,“雍”字可以是名词,指的是上古时代宗庙祭祀中祭祀活动完毕时撤下供奉的祭品器皿时演奏的乐章。例如,周颂中有一篇诗歌《雍》,有的解读者认为雍是宗庙祭祀活动撤下祭品的时候演奏的乐声。
这就给我们开启了一条新的解析“肃雍”词义的蹊径。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查找“肃”字能否有别的释义。
在罕见的释义中,也有资料将“肃”解释为古天子祭祀所奏乐章,但是没有查到确切的文献依据,还未证实这种解释能否成立。
关于“肃雍显相”中的“相”字,也能查到有另外一种解释的依据。
《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治亂以相,訊疾以雅。
这里的“相”字,指的是上古时代的一种乐器,可以用来协调乐声的统一谐和。按照一些资料的介绍,相是可以击打的乐器,而且其可以统领协调乐声,可见在乐器中地位之重要。
如果我们大胆地推论一下,那么“肃雍显相”这句诗句,是可以有另外的一种解释的。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啊!庄严肃穆的宗庙,
乐声肃雍,相显威严。
这样,“肃雍显相”写的就不是助祭的人物,而是宗庙祭祀的奏乐之声和谐和乐声的显赫乐器。
这样的解释过于独特,我们目前还没有确立这个新的解读观点。但是,这毕竟也是解读《清庙》诗意的一种看法,可以开阔解读的思路。于是,我们将其公之于众,以求学界的商榷探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