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颂当中部分被认为“无韵”诗歌的韵读误区

(2021-05-07 07:06:53)
分类: 诗经赏析
          众所共知,《诗经》的诗歌中最早创作的诗歌是颂的部分的诗歌,其次才是雅和风的诗歌。因此,我们可以揣测,颂的部分的诗歌由于创作时间最早,在诗歌韵律方面或许不如后来创作的诗歌那样的规则严谨。
      私意以为,周颂应当是全部《诗经》诗歌当中最先创作的诗歌。被认为是无韵可察的几篇诗歌,全都出自周颂的诗歌。这些诗歌按照惯常的诗歌韵律考察思路,怎么都找不出合韵的迹象,于是无奈的语言学家只好宣布它们“无韵”。
      我们是一直坚持《诗经》的所有诗歌都是有韵诗歌的观点的。为此,我们也反复思考,为什么语言学家认为周颂中的一些诗歌没有韵呢?
      我们推测,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顾及周颂这些诗歌实际上是宗庙祭祀歌曲歌词的背景,因此以惯常的考察诗歌用韵的眼光看待这些由歌词转化而来的诗歌,从而落入了思维定势的窠臼。
      在周代是非常重视宗庙祭祀的,为此宫廷的文人学者专门为祭祀时配乐演唱的歌曲写出了歌词。由于先秦时代的音乐史研究同样缺乏上古音乐的声音资料,因此有些研究也是困难重重。而祭祀歌曲的歌词是要根据乐曲的曲调和节奏而写的,就与后来通行的以文字为载体的诗歌形式与用韵,有了一些差异。
      例如,按照我们的探究,周颂中的一些诗歌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段落或者长句子,有的是奇数句的形式,而不像后来的诗歌那样基本都是偶数句的形式。例如,三句一个段落或者一个长句子,在周颂的诗篇中就是并不罕见的。
      第二、诗歌的押韵,可以按照段落或者长句子的尾字谐韵,也可以按照段落或者长句子内的首句尾字和末句尾字谐韵。
      第三、极少的诗篇在诗句中出现了并不谐韵的感叹语,例如“子孙保之”。这样的感叹语不必在全篇中押韵,推测可能是当时祭祀歌曲主旋律之外的副歌一类的歌曲成分,但是却给后人的诗韵分析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只有把这些感叹语视为不必押韵的句子,全篇才能合理地解读用韵。
      这么来理解周颂中“无韵”的诗篇的结构与用韵,就能不落窠臼地越过前人考察用韵的思维误区,努力找出这些诗歌实际上是有韵的依据。
      我们以为,周颂的一些诗歌在用韵上,的确不如后来创作的诗歌那样的音韵应用严谨规则,但是还是可以认为是大致谐韵的诗歌,也就是堪称有韵。
      就是在今天,歌曲的歌词创作也与诗歌创作有所不同。歌曲的歌词允许平仄通押,只要韵母大致和谐。例如,“一条大河波浪宽(平声)”,后面的韵字有“岸(仄声)”和“帆(平声)”,韵母都是uan和an,听起来相当和谐。而在诗歌当中,大抵是不会把平仄韵字混在一起押韵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知道了周颂中的一些诗歌原本是宗庙祭祀的歌曲歌词,在用韵上与后来专门写的文字载体的诗歌略有差异,就是能够让人接受的。
      我们坚持《诗经》中的所有诗篇都是有韵的,但是我们也以为,《诗经》中的诗歌不是全都可以配乐演唱的。例如,《宾之初筵》如果也要配乐演唱,就是难以让人理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