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皇武王
無競維烈
允文文王
克開厥後
嗣武受之
勝殷遏劉
耆定爾功
《武》是周颂中的一篇诗歌。
《武》只有不长的篇幅,短短的几行诗句。但是,《武》这篇诗歌究竟有没有用韵,却使语言学家感到难以解读。于是,在解析不了《武》的用韵情况后,无奈地将《武》列入了《诗经》当中7篇所谓“无韵”的诗篇之一。
我们既然一再坚持《诗经》中所有的诗篇都是有韵的,就必须对这7篇诗歌全都给出自己认定“有韵”的解读依据。于是,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与判读被语言学家认为“无韵”的这7篇诗歌,然后做出自己的韵读分析,以便让众人评判,而且欢迎质疑与商榷。
我们对《武》这篇诗歌,做出如下的韵读分析。
《武》的全篇分为八句诗句,每两句诗句为一个长句子,一共有四个长句子。而这四个长句子,组成了全篇的两个段落。
第一段
於皇(阳部)
武王(阳部)
無競維烈
允文文王(阳部)
【韵读与诗意分析】
第一段用的阳部的韵部。所用的韵字有皇、王、王。
“於皇”是一个表示赞美的感叹词。“於皇”不仅在《武》中出现,而且还在《臣工》当中出现,“於皇来牟”。在这两篇诗歌当中,“於皇”都是表示赞美的感叹。
换成白话文来说,这段诗句就是:
啊!
多么伟大的武王。
您的功业无人可及,
的确继承文王之德。
第二段
克開厥後(侯部)
嗣武受之(幽部)
勝殷遏劉(幽部)
耆定爾功(东部)
【韵读与诗意分析】
这一段的用韵,用了两种谐韵方式。
第一句到第三句,用的是幽侯合韵。
而第四句的句尾字,是东部的韵字“功”。
按照王力先生在《诗经韵读》一书中对《烈文》的韵读分析,周颂的诗篇是有东阳合韵的用韵方式的。
因而,我们认为《武》的第二段,就是用段尾的东部韵字“功”,与第一段的阳部韵部相协,构成全篇诗歌东阳合韵的谐韵关系。
第二段诗意的白话文解读,大致可为:
文王开创了周朝基业,
武王继承了上天之命。
战胜了殷商天下太平,
奠定了不朽伟绩丰功。
《武》是西周宗庙祭祀歌曲的歌词,就是对周文王与周武王功绩的赞美谀颂,在诗意的哲理性方面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但是,《武》的用韵却值得重视。
第一、《武》与《噫嘻》一样,都是在段落的尾句使用韵字,构成全篇的谐韵关系。
第二、《武》与《烈文》当中,都出现了东阳合韵的谐韵方式,而在《诗经韵读》一书中未予明确写入相关的述及合韵的内容。看来,东阳两个韵部在西周时期是有合韵的谐韵关系的,这对分析《诗经》中其他诗篇的用韵,有着一定的诗韵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