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当中三篇“杕杜”诗歌的诗意比较

(2021-03-31 07:39:04)
标签:

杕杜

分类: 诗经赏析
          在《诗经》当中,有三篇诗歌的题目为杕杜。它们分别是唐风中的《杕杜》、《有杕之杜》,小雅中的《杕杜》。
      这三篇诗歌都是以野外路边孤零零生长的杜梨树起兴,表达了诗中人物的孤独无依与有所期盼的情感。但是,这三篇诗歌所写的人物,身份是不一样的,因此诗意也是不一样的。
      一、《唐风·杕杜》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一般认为,这篇诗歌不是写的被遗弃或者与情人远离的女子,而是写的一个男子因为没有兄弟与亲友相助,产生的世道浇薄与孤苦无依的感受。朱熹认为这篇诗歌的诗意是“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大抵是接近原意的。
      每读《唐风·杕杜》,总是想起李密《陈情表》中的文句: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在世情浇薄的社会里,一个人没有兄弟亲友相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处世艰难就是可以想见的了。于是,诗中写了路边孤零零生长的杜梨树尚且枝叶繁茂,而自己却只能在生活的道路上独行踽踽,无人同情和施以援手,怎能不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二、《唐风·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於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適我。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有杕之杜,生於道周。彼君子兮,噬肯來遊。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这篇诗歌的诗意,解读的差异很大。有的认为是求友,有的认为是思贤,有的认为是女子在孤寂中期盼情人的到来。
      如果把这篇诗歌理解为孤独的女子在焦急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那么意蕴还是较深的。
      孤零零的杜梨树,生长在道路的左边和右边。女子眼巴巴地望着道路的远方,等待着情人的到来。为此,她精心准备了酒食,愿意与心上人一道共进美餐。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谓“食色性也”,都是人的天性的自然表现,没有什么可避讳可遮掩的。如果因为女子有情,就被认为好淫,道貌岸然之腐儒所思也。
      三、《小雅·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實。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遠。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為恤。蔔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读过杜甫诗歌《收京三首》的人,都知道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賞應歌《杕杜》,歸及薦櫻桃
      老杜诗中的诗句,指的就是《诗经》中小雅的《杕杜》。也就点明了这篇《杕杜》的诗意,就是写的劳役之苦。
      值得注意的是,《小雅·杕杜》与唐风中的两篇杕杜虽然都是以杕杜起兴,但是诗歌表述的不是仅仅一个人,而是夫妻二人。
      《小雅·杕杜》的诗意与有的诗句,与《小雅·北山》是相似的。不过,《北山》只是写的一个长期在外服事劳役男子的独自倾诉,而《小雅·杕杜》却写了服事劳役久不归家的男子与在家苦思极盼的妻子两个人的情感表露。
      三段里的前四句诗句,是在外服劳役的男子的话语,表露了哀愁与无奈。
      而后面的三句诗句,是写在家艰难度日的妻子日夜想念丈夫和盼望丈夫早日归来。
      如果把三篇杕杜诗歌打个比方,那么唐风的两首是男声或者女声独唱,而小雅的这一首则是男女声二重唱。
      顺便提一句,在本人写的《小雅·北山》诗意解读的文章里已经写到,“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杞”,不是指的枸杞已经成熟的红色果实,而是指枸杞春天生出的可以食用的嫩芽,也就是杞萌。
      现在再把本人的前述博文复制如下,供读者一并理解《杕杜》与《北山》的诗意。

     《小雅·北山》与《小雅·杕杜》这两首诗歌,都有共同的诗句“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历来的《诗经》作品的解读者,对这两句诗句的解读大致没有分歧,就是认为诗句描写的是离家在外为王室做事或者服事徭役的青壮年男子,登上北山采摘枸杞的果实。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大夫行役而作此诗,自言陟彼北山而采杞以食者,皆强壮之人,而朝夕从事者也。盖以王事不可以不勤,是以贻我父母之忧耳!"注意的是,朱熹只是把采杞与身体强壮联系到了一起,却没有断言采杞就是采集的枸杞的果实。 
     但是,现代的很多《诗经》作品的注解文字,却是认定《小雅·北山》中写的采杞,就是采集有强身健体功能的枸杞的果实。或许这些注解者是注意到了诗中采杞一句之后的“偕偕士子”这句诗句,认为“偕偕士子”是描写的身体强壮的青壮年男子。于是,采杞有强身健体的含义,似乎就没有什么疑义了。
      以往在读《北山》、《杕杜》这两首诗歌的时候,没有特别注意诗中写的采杞的诗意,也就泛泛地理解为是上山采集枸杞的果实。后来,仔细读了《诗经》中的一些有关采集野生植物题材的作品,对《北山》和《杕杜》里采杞诗句的诗意有了新的理解。
      在《诗经》的诗作中,描写上古时代的人们为了食用的缘故去野外采集野生植物的诗句很多。但是,仔细读读《诗经》的作品,可以发现采集野生植物的诗句所写的具体情景还是有所区别的。    
     《诗经》的作品中写到的青壮年男子去野外采摘野生植物,往往有特定的背景。有时这类诗歌刻意描述了这些采摘者被迫离家远行,为王室贵族办理公务事宜、戍边服役或者从事徭役,在外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孤独与悲苦心理。他们去野外采集野生植物,是为了收集食物。而描写他们在出外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却多半是悲苦孤独的心境表述。
     我们来看《诗经》中著名的诗歌作品《采薇》当中,描写的采集野生植物的诗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从这些充满悲苦无依的诗句描写中,找不到一点采集野生植物的乐趣和欣悦,却写出了征夫在外的孤独与悲伤。
      那么,这些戍守边陲上阵打仗的戍卒去野地里采薇干什么呢?原来他们采集的薇是可以食用的野菜,而这些野菜在初生的时候苗叶柔嫩可食,到了后来茎干变得老化变硬,就不适合食用了。
      把《采薇》的诗意与《北山》、《杕杜》的诗意做个比较,可以看出都是描写的青壮年男子被迫离家远行,为王室服役做事的情节,从而抒发出诗中所写人物孤独无奈的悲苦心理。因此,他们的采摘野生植物行为,也有可比之处。
    《采薇》里写的采集薇菜,是采集的可以食用的柔嫩的野菜的菜叶菜苗。那么,“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采杞,又是采集的何种野生植物的哪些可食用的材质呢?
      私意以为,这里写的采杞,“杞”字的确是指的枸杞这种野生植物。但是诗中写的男子上山采集的“杞”,不是指的枸杞的已经成熟的可以健身强体的红红的果实,而是枸杞初生的可以食用的嫩芽。
      一般的人提起枸杞,想到的大多是红红的有滋补作用的枸杞的果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枸杞的嫩芽在古代是可以食用的食材,而且是滋味尚佳的食材。
      枸杞的嫩芽叫做杞萌,也有的称为杞笋,所指的是初生枸杞的嫩芽像是嫩笋一般。
      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曾为杞萌这种食材写过这些的诗句: 
      绝爱杞萌如紫蕨,为烹茗椀洗诗肠。 (《清明果饮》)        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
      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迸出如蕨苗。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
      从杨万里的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就是到了宋代,食用杞萌还是一种民间惯常的饮食习俗。大抵杞萌的味道,是较为近似紫蕨的蕨苗的。
      由此上推到《诗经》作品创作的上古年代,或许当时的民间就有食用枸杞嫩芽的习俗。于是,《北山》和《杕杜》里写的青壮年男子登上北山采杞,不是采集的枸杞的果实,而应该是采集枸杞的嫩芽以供食用。当然,这种推测还需要更多的文献考证来加以验证。不过,把采杞理解为采集枸杞的果实,大抵是与作品的诗意不相符合的。参照《采薇》的诗意,我们更有理由认为如此。
      在《诗经》的作品中,与《北山》、《杕杜》描写男子登上北山采杞相似的诗句,还有《草虫》中思念远行丈夫的女子登上南山采蕨采薇的诗句。《草虫》中所写的“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言采其薇”的诗句,可以与《北山》和《杕杜》里的采杞诗句互相参看。从诗意看,都是上山采集可以食用的野菜或者蕨类的植物。这也佐证了《北山》与《杕杜》写的采杞,是采集的枸杞的嫩芽,而不是枸杞成熟的果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