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萚兮》是《诗经·郑风》中一篇篇幅不长的诗歌,但是千年以来对这篇诗歌到底写的什么诗意都是争论不休。直到今日,还有一些解读者在煞费苦心地探究着《萚兮》隐含的诗旨,非要把这首小诗与朝政捆绑到一起,找到这首小诗写的深旨大义。而从朱熹开始,对这首诗歌的诗意的解读偏重于男女之情,就是认为这首诗歌不是写的什么君臣关系之类的深旨大义,就是描写的男女青年之间互相爱恋的情感表达。
最有意思的是,对这首诗歌里的句尾字“女”字,也有解读上的很大不同。
很多解读者都是把《萚兮》里的“女”字理解为“汝”字,然后将其定性为“你”的意思。
我们来看看语言学家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力先生在《诗经韵读》一书中,专门把《萚兮》的诗句作为《诗经》中诗歌用韵虚字脚的典型范例。
萚兮(铎部)
萚兮(铎部)
風其吹女(歌部)
叔兮伯兮(铎部)
倡予和女(歌部)
【萚、伯为铎部相谐。吹、和为歌部相谐】
萚兮
萚兮
風其漂女(宵部)
叔兮伯兮
倡予要女(宵部)
【萚、伯为铎部相谐。漂、要为宵部相谐。】
这样我们就清楚地看到,王力先生认为《萚兮》里的“女”字是虚字,并无实义,因此将“女(汝)字脚”写进用韵的虚字脚的章节,而且专门举出了《萚兮》诗句的例子。
我们一直以为,解读《诗经》作品的诗意,要与用韵的解读结合起来,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原作的诗意和用韵。
把“女”(汝)字仅仅理解为“你”的词义,是一种思维定势,不能简单地用于分析《诗经》诗歌的诗意。在《萚兮》中,“女”字虽然处于句尾的位置,却无实义,也不是韵脚字的。
按此理解,我们重新给出《萚兮》的白话译文:
树叶啊树叶,风儿在吹着。
阿哥啊阿哥,你若歌唱我就随声而和。
树叶啊树叶,在风中飘着。
阿哥啊阿哥,你若歌唱我就随声而和。
“要”字在这里不是“邀请”的词义,而是“和、会合”的词义。表现在这首诗歌里,同上一段的“和”字是同义词,都是女子表示将会随着情郎的歌声而和的词义。
可以看出,《萚兮》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优美诗歌,诗中的多情女子以树叶被风吹拂和随风而舞的意象起兴,委婉地表达了对情郎哥的温柔情感。俗语里说的“夫唱妻和”,若是在男女的夫妻关系成立之前,大抵就是《萚兮》这样的情人之间心理相通的感应。
《诗经》的中的很多描写爱情的诗歌,优美动听,委婉感人。而到了一些解读者的笔下,却都被改成了与朝政有关的隐含了深旨大义的政论诗,情诗的美感顿时秒杀。
今天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诗经》中描写爱情题材的诗歌,对所谓“郑声淫”的污化观点不能予以赞同。《诗经》诗歌原作的诗意与音韵美感,应当都被复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