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借硯村廬
借硯村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97
  • 关注人气:5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了《诗经原始》中方玉润对作品韵读分析的感触

(2020-08-30 09:28:05)
标签:

诗经原始

分类: 诗经赏析
         读了《诗经原始》中方玉润对作品韵读分析的感触   
     私意以为,《诗经》的解读有意韵两个大的方面。
     意就是作品的诗意。《诗经》的作品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然有一些作品的诗意解读没有公认的定论,甚至对同一首诗的理解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重读《诗经》,就是尽量能有符合作品原意的解读,哪怕这些自己认定的解读看法与人不同,乃至与著名学者的观点不相一致。
     韵就是作品的用韵。《诗经》是两千多年前创作的诗歌,当时的语音与后来时代的语音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人们还是用后来时代的诗歌音韵去理解《诗经》的诗歌音韵,很多作品就在音韵的使用上无法解读。换言之,想要读懂《诗经》的作品,在用韵方面就要按照上古时代的语音与诗歌音韵去理解作品的用韵。
     在自己重读《诗经》的过程中,有几本重要的参考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在《诗经》作品的诗意理解上,清代方玉润编撰的《诗经原始》是一本重要的书籍,其中的观点和看法往往与一般的学者不同,常常给人以新的作品解读思路。
     而在《诗经》的用韵理解上,王力先生撰写的《诗经韵读》则是奉为圭臬的经典工具性书籍,是目前一般的读书人研读《诗经》的用韵必备的书籍,可以将《诗经》的每一篇诗歌作品都用以对照查找韵字的使用与韵部的归属。
     但是,把清代的方玉润写的《诗经原始》和当代的王力先生写的《诗经韵读》两部书籍放到一起比照阅读,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
     早在遥远的古代,文人学者就在努力研究《诗经》的用韵情况。但是由于当时的研究能力远远弗及,一直都没能弄懂《诗经》的作品是按照什么样的音韵规则创作出来的。于是,许多对《诗经》作品的解读往往偏重于文字的训诂释义,却不能系统地准确地阐释《诗经》用韵的音韵规则和用韵情况。即便是到了南宋,朱熹被认为是学问最高的学者,在对《诗经》作品的用韵分析上都是猜测揣摩,甚至还闹了不少笑话,只要自己看不懂的,就随意改变韵字的读音以便能够叶韵。只是到了明末,一些学者才找到了解读《诗经》用韵的正确路径,为后来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打开了突破口。到了清代,一些学者潜心研究,终于将《诗经》的用韵研究成功加以突破,初步确立了《诗经》使用的诗歌音韵的体系,然后开始对韵字的归部和韵部的划分加以不断地深化研究,逐渐使之完善和系统化。而在当代,《诗经》的用韵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中王力先生的《诗经韵读》就是一部代表性的著作。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半期,教育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其中《古代汉语》教材关于《诗经》用韵部分的内容就是根据王力先生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因此,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读书人,都是读着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学会了上古年代的诗歌音韵知识的。
     但是,在清代的时候,对《诗经》用韵的研究虽然有了很大的进展,却不是所有的学者都知道的。其中有的学者,还是习惯地按照中古年代诗歌的音韵,去套解《诗经》作品的用韵,于是笑话就产生了。
     方玉润老夫子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学者,他写的《诗经原始》一书,不仅详细解释了作品的诗意,而且还要加上对作品用韵的分析,以便让当时的书生能够完全地理解《诗经》的作品。但是,方老夫子毕竟不是研究诗歌音韵方面的专家,他对《诗经》的用韵情况没有仔细分辨,于是就想当然地按照中古年代的诗歌音韵,对《诗经》中的作品逐一解释是如何押韵的。
     举两个例子。
      
读了《诗经原始》中方玉润对作品韵读分析的感触
         一、《甘棠》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甘棠》的押韵情况的分析是:
      伐——六曰
     茇——七葛
     (通韵)
     败——十卦
     憩——八霁
     (通韵)
     拜——十卦
     说(税)——八霁
     (通韵)
     知道中古诗韵的人一看便知,方老夫子是完全把《诗经》的上古诗韵用中古诗韵替代了,于是他的韵读分析完全是按照平水韵的音韵去解释《甘棠》的韵字押韵以及韵部归属。
     而若读了王力先生写的《诗经韵读》一书,相应诗篇的用韵分析是,《甘棠》的诗作用了六个韵字:伐、茇、败、憩、败、说(税),都是上古诗韵中月部的韵字。
     两相比照,差距何其远也。
     
读了《诗经原始》中方玉润对作品韵读分析的感触
          二、《羔羊》
       《诗经原始》中在此篇诗歌的韵读中写道:
      皮——四支
      紽——五歌
      蛇——四支
      (叶韵)
      革——十一陌
      緎——十三职
      食——同(緎)
      (通韵)
      缝——二冬
      总——一东
      公——(同)
      (通韵)
      王力先生写的《诗经韵读》,对《甘棠》的韵读分析为:
      皮、紽、蛇——歌部
      革、緎、食——职部
      缝、总、公——东部
     可以看出,方玉润的韵读分析与后来学者的韵读分析差得太大。因为方老夫子是在《诗经》作品诗意的解读上有所擅长,而对《诗经》的上古语音与诗韵规则可以说是全无所知。
     将《诗经原始》与《诗经韵读》两相比照阅读,让人感触颇深。
    《诗经》在遥远的古代就被奉为经典,甚至列为儒生考试必读的经籍,千万人读之,千万人思之,却在清代都依旧没能让学问很大的学者方玉润之流懂得上古诗韵的知识,以致要用中古诗韵去套解《诗经》作品的用韵。
     如今离方玉润所处的年代,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让人不解的是,今天的一些《诗经》作品的解读者,还是不懂上古诗韵的基本知识,在分析作品的时候没能看出原作的押韵情况。如果能够认真地仔细地读读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再读读王力先生写的《诗经韵读》一书,应该大致就能理解《诗经》作品的用韵情况的。
     今天我们解读《诗经》的诗意与诗韵,是比历代的学者有更为优越的条件的。有那么多的已经产生的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借鉴,应该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前行,才是薪火相传的正确做法。如果不顾前人的研究结果,还是重蹈历史上一些学者的认识误区的覆辙,就有负于我们今天的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