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几十年前在军营中的老照片,发现都是穿着单军装的照片,而没有穿着冬季臃肿的棉军装的照片。
原因在于,我们是在亚热带的闽南地区当兵,当地气候温和,冬天无冰无雪,无须穿着厚厚的棉军装,所以也就没有留下穿着棉军装的照片,例如戴着棉帽身穿棉衣的雪景照片。而这样的照片,如果在北方地区当兵,本来是很寻常的。
不穿棉衣,不等于不穿罩衣。我们入伍的时候是在冬季,发的新军装就是冬季的罩衣。到了部队以后,发齐了所有的军装被服,其中有两套冬季服装的罩衣。一般来说,冬季的罩衣要罩在棉衣的外面,所以通常质料比较厚实而且较为宽松。到了闽南的军营后,却发现有一套罩衣是不能穿的。
明明是发了两套冬季的罩衣,是可以倒换着洗涤和穿着的,为什么有一套却不能穿了呢?
这要从当时的兵役制度和退役士兵安排的大环境说起。
我们当兵的七十年代初,兵役制度改为了最短只有两年。也就是说,一般的陆军部队士兵,除非业务骨干和干部苗子,最短的服役期只有两年。而当时征兵的对象,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就是从城里下乡的知识青年,也是从贫苦的农村走入军营的。在那个收入微薄、从农村入伍的士兵退役后极少能被招收为正式工人吃上国家给城镇居民统一供应的商品粮的背景下,从农村入伍的士兵不得不在走进军营时,就考虑了几年后退役的事情,并且为此有所准备。不知从何年开始的,闽南军营里流行的做法是,新兵发放的两套冬季罩衣中,有一套是不能穿的,要留到将来退伍回乡后再穿。那个年代买衣服做衣服除了要钞票还要布票,做一身新衣服是件大事,所以城乡居民中很多人就是衣衫破旧也无法换一身新的,没有钞票,也缺少布票。今天的年轻人会惊诧当时怎么会是这样,经历过长期贫穷生活的过来人如果不是违心地有意地说假话,都能想起和证实当年是如何过苦日子的,其中就包括穿的什么样的衣服。明晰了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就能理解当年来自农村的普通士兵,为什么舍不得穿部队发的新军装,而是刻意要把一套新罩衣留起来,将来退役后再穿了。
我们这些来自部队干部家庭的年轻士兵,对部队老兵传下来的这个留起一套罩衣不穿的做法从心里不以为然,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但是,在当时的部队里,干部子女的任何一点不同于其他士兵的行为,都会被看成是搞特殊化,都会与其他战友产生隔阂。于是,入乡随俗,我们不得不把从家里带来的毛衣毛裤藏在包袱皮里,把从家里带的现金藏在语录的塑料封皮内然后存入了银行,同样地,也就把部队发的一套冬季罩衣也收藏了起来,不然就和别的士兵不一样了。
只保留一套罩衣,就有更换和洗涤的问题。好在闽南气候暖和,冬天连冰雪都看不到,所以不必穿棉衣,换洗的时候穿春秋季节的单军装就可以了。
几年之后,当我们退役回乡的时候,在行囊里就包括那套大家都不舍得穿的刻意留出的冬季新罩衣。不过回到家里当老百姓了,也就不必穿军装了,随后就把那套从部队带回的没有穿过的新罩衣送给哪位从农村来的亲戚了。
几十年后的今天,说起当年的这些琐事,觉得在好笑的同时,还有一些心酸。倘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能高一些,吃饭穿衣都不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想见当年部队的士兵也不至于有如此的让今天的人感到不可理解的做法。看到今天的部队官兵待遇有了大幅的改善,国家对退役士兵的安置政策高度重视,让我们这些老兵觉得欣慰。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在如今的盛世华年里,往昔艰难生活的一些回忆虽然带着一些苦涩,但又让人感慨和庆幸,毕竟往昔的艰难岁月终于过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