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炎夏挑灯读《闲情》

(2010-07-17 21:05:00)
分类: 随笔

    炎夏挑灯读《闲情》

     最早知道李渔和他的大作《闲情偶寄》,是在文艺理论课的教材中。教学生如何写作的教材,引用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的观点,即文艺作品写作的结构要“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和“审虚实”。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读过原著,便以为李笠翁的大作大抵就是属于文艺创作理论一类的著作。等到后来有机会通读了《闲情偶寄》全书,才知道李笠翁的《闲情偶寄》并不仅仅局限于文艺作品创作的范围,而是内容极为广泛的生活百科全书般的综合类著作。

    李渔在《闲情偶寄》的颐养部行乐篇里,写下了关于炎炎夏日里如何避暑的文字。他认为,“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故俗话云:‘过得七月半,便是铁罗汉’,非虚语也。”李渔的看法是,一年四季之中惟有夏季难过,人也容易生病,因此炎炎夏日宜静心静养,不宜心烦意乱招致疾病。李渔提出的“退一步”行乐法,就是今天所说的阿Q式“精神胜利法”。他写道:“以不如己者视己,则日见可乐;以胜于己者视己,则时觉可忧。”“故善行乐者,必先知足。(汉代的)二疏(即疏广、疏受叔侄)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不辱不殆,至乐在其中矣。”

    李渔在论述无论贫富都应知足长乐的时候,举了一个富人与一个穷人在炎热的夏天夜宿同一家驿站的例子

    那个富人在驿站的蚊帐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时方溽暑,帐内多蚊,驱之不出,想起了在家的时候房舍宽敞睡席冰凉,还有妻妾给扇着扇子,哪里知道夏天的炎热会是这么难过呢?于是,这个富人更加心烦意乱,最后一宿都没睡着。

    那个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居民小组长的亭长也是夏夜宿于同一家驿站,同样也是被大群的蚊子叮咬得不能安睡,只好爬起身来,在庭院里来回走动,以便回避蚊子的啮咬。但是,虽然这个亭长被蚊子叮得一夜难眠,不得不在驿站的院子里来回走动,嘴里却是哼着小曲,似乎反倒是一件乐事儿似的

    那个睡不着觉的富人对此大惑不解,便把那个亭长喊过来问个究竟,说:“你在驿站里被蚊子叮咬的比我还难过十倍百倍,我都以为自己苦得不得了,你为什么反倒像是一件乐事儿似的?”亭长笑着说:“我是想起了往事。当年我被仇家所诬陷身系狱中,那时候也是炎热的夏天,狱卒怕我逃跑,每天晚上把我的手脚捆绑起来。那时候的蚊子比今晚还厉害,而我却只能任其叮咬,想要稍稍躲避一点都不能够。我今天晚上还能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四肢还能自如,与身在狱中相比已经是人间天堂了!想想那时的苦境,比较今天的处境,所以就只见其乐不知其苦了。”

    富人听了,不觉爽然自失

    李渔还写道,人要善于行乐,不仅心境要平和,善于排解忧愁,而且身体也要力行。炎炎夏日偏在骄阳下呆上片刻,再回到狭小的屋里,便觉得凉快了许多。“想至退步,乐境自生。”“九夏神耗气索,力难支体,如其不乐,则劳神役形,如火益热,是与性命为仇矣。”

    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所写的这些观点,与民间自古所传的“心静自然凉”是相符的。酷暑炎夏对人的身体极为不利,如果夏日不注意保养身体,饮食起居不能正常,确实容易招致病患。当然,仅仅靠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光想着不如自己的人和事儿,也未必就是消暑的良方。不过,如果一天到晚想着房价暴涨而股价暴跌的愁心事儿,或者工资不涨而日用开支大涨的气人事儿,炎夏里只能增添热意,让自己劳神伤身的

 

   【注】此文经一位海军作家推荐,在北京某报发表时,报社编辑或对文字和标题有所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