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黄钻杆
小黄钻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09
  • 关注人气:2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2024-10-29 12:39:13)
标签:

国博

楚国

曾侯乙

分类: 闲篇
2024.10.25日,周五,晴。
这次来国博参观的第二个展览,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青铜时代。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南公封国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的发现举世震惊。此后的四十多年中,地不爱宝,华章重现,曾国考古不断取得新进展。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丰富而精美的出土文物,证明曾国是西周早期周王室分封至江汉地区的重要诸侯国,始祖为“南公”,可与齐、晋、鲁等大国并列于《史记》中的“世家”,与文献中的“随国”为一国两名。曾国立国七百年,经历了从王室藩屏到楚国盟友的转变过程,有着深厚的礼乐文明积淀,是先秦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文化发展和融合的见证。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蟠龙铜罍
西周早期
2011年随州叶家山111号墓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罍是盛酒器和礼器。罍在西周早期高等级墓葬中较为常见,但这种带有到浮雕装饰的罍多见于周文化边缘地区,如四川彭县竹瓦街和辽宁喀左等地。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兽面纹铜镈
西周早期
2011年随州叶家山111号墓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镈为古代青铜打击乐器,可单独或成组用于宴饮、祭祀等场合。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曾伯桼带盖铜壶
春秋
2016年京山苏家垄88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铜壶全身纹饰以环带为主,在盖口沿、颈部以窃曲纹为间隔,圈足饰垂麟纹。壶腹内有铭文。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铜方鉴缶
战国
1978年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铜鉴缶由方鉴、方缶组合,缶置于鉴内,为冰酒用具。发掘出土时有一铜勺置于鉴缶上。鉴、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兽形铜灯
战国
2013年随州文峰塔18号墓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这件器物造型别致,灯盘上有三只鸡首鸟身兽尾的神兽造形,座为一只立兽,兽面有浅浮雕。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曾侯舆甬钟
春秋
2009年随州文峰塔1号墓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甬钟为古代青铜打击乐器,通常成编使用。钟体的正反面钲部、正面左右鼓及反面左右鼓部铸有阴刻铭文。全钟共有铭文169个。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蟠螭纹方座铜簋
战国
2002年枣阳九莲墩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簋为盛食器。在祭祀礼仪中成偶数与鼎配合使用。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越王州勾剑
战国
江陵藤店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圆首,圆茎实心。剑茎上满缠丝绳,有两道带纹饰的圆箍,茎靠首端用木片包夹呈圆形。剑身无纹饰,一面近格处有两行八字错金鸟篆铭文“戉(越)王州(朱)句(勾)自乍(作)用佥(剑)”。刀刃锐利,光泽如新。越王州勾是越王勾践之重孙,在位共计37年之久,(公元前448-前412年)。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漆皮甲胄
战国
2002年枣阳九莲墩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甲胄为防护装备,身上穿的称甲,头上戴的名胄。该甲胄为皮制髤漆,分为胄、身甲、袖甲、裙甲四部分。九莲墩1号墓南室清理出人甲28套,带鞘铜配剑28把。此甲胄经加固后重新编缀。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青铜鹿角立鹤
战国
1978年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鹿角立鹤铜器由鹤身、鹤腿、鹿角、底板榫接组成,鹤的头、颈与鹿角均错金装饰,背脊与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吻部右侧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出土时位置于主棺之东。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建鼓铜座
战国
1978年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建鼓铜座出土时位于编钟短架尽头,鼓皮已朽,仅存鼓腔、贯柱及鼓座。中室还出土有两件建鼓槌。
建鼓过去仅见于战国和汉代的青铜纹饰和石刻,本件是已发现最早的实物。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彩漆木雕龙纹盖豆
战国
1978年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豆为食器。本件豆为整木制成,器身彩绘有云纹、网格纹、菱形纹、变形凤纹,两侧附加龙形浮雕大耳。盖顶上浮雕三条龙,互相盘绕。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虎座鸟架鼓(复制品)
原件2002年湖北枣阳市九莲墩2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由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琚坐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有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组成。战国晚期漆木虎座鸟架也称虎座凤架鼓,是战国时期楚墓中造型独特的漆器,多处于楚国贵族墓葬。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龙凤纹玉饰
战国中晚期
2002年湖北枣阳市九莲墩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彩绘立人木俑
战国
1989年荆州官坪砖瓦厂35号墓出土
荆州市博物馆藏
木俑作站立状,面部雕刻嘴、鼻、眉,双耳穿孔,墨绘眉、眼、及头发。手和耳部部分残缺。楚墓随葬木俑始于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中晚期,一般出土于士墓及士以上等级的楚贵族墓中。

国博——凤凰故国-曾楚艺术展
战国凤纹绣绢衣
战国
1982年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出土时置于一个小竹筍中,外系竹签牌,名为“衣”。这件衣用整块衣料制成,全衣仅在整块衣料上部左右剪开,上部叠成双袖,下部左右内折成双襟。这件直领对襟式衣,虽比正常的衣服要小,非穿着用衣,但与随葬的其他织绣品质同样精美,见证了楚人高超的织绣工艺,反映了楚人的服饰文化和丧葬习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