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简史》现山寨版:人工智能都出诗集了,居然还玩20年前的“伪书

(2017-06-16 09:06:22)
标签:

杂谈

文/胡涵


最近有媒体曝出,市面上出现了一本质量惨不忍睹的“伪冒”版《人类简史》。与尤瓦尔·赫拉利的畅销著作不同,这本书直接从网络百科中大段抄袭,甚至还编造了一个取外国名的作者,住在纽约的新锐历史学者“亚特伍德”。


没想到,在人工智能都开始写诗的年代里,居然还有出版商在玩二十年前的“伪书”老把戏。


伪书在历史上倒是由来已久。一开始,托古著述是为了表达自由,在畸形言论生态下,借诸古人表达观点。但到近现代,伪书逐渐变成了牟利和图名的工具。上世纪90年代,贾平凹的《废都》畅销后,全国的小书商一拥而上,遍地都是颓废系列的贾平凹作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zvpO0A1D8QTEuMa5huCNkAIBSvaumicfzH0zwnrEiarQmiaOIHzxbdTKeNUWS3pjZ83uhichjFUxaaDgkm2aIZibIM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围城之后》。 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到了今天,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已不可同日而语,文化出版的盈利前景也被新媒体冲击得日渐萎缩。盗版书商于是找到了新的模式:瞄准热门领域和话题,按照畅销书的路数来跟风炮制。在经管、理财、情感等领域,多半能找到两本名字相似的畅销书,作者则语焉不详。


从根本上说,这与时下的营销号蹭流量的路数如出一辙。“偷窃”他人的流量来赚一笔走人,咬一口畅销书和明星IP的泡沫。


文化出版业的根基是什么?是不断发现、寻找并推出优质的文化内容。文化出版的行业起点是能够依赖良好的文学素养、机制和资源,发掘出优质原创内容,继而才能借此盈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zvpO0A1D8QTEuMa5huCNkAIBSvaumicfz1vJrrmM8d7KfrIkmvK7eSoIls6s5e5yZHhCRYrriaicxOK7yAjn2Gp9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盛行,说明公众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度正越来越高。出版行业如果要借助大势,就应该发掘能够满足用户渴求的原创内容,加以新媒体风格的营销策略才能成功。而一拥而上炮制“伪书”,只会败坏了读者的胃口。就算从赚钱的逻辑来讲,以一本“伪书”来强行蹭流量实在太辛苦了,走完全套出版流程,还真不如直接做个营销号更有商业前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