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阅读“诡异的光”:倘若没了标准答案,公正性怎么保证?

(2017-06-16 09:44:38)
标签:

杂谈

文/朱巍

据媒体报道,近日,深圳一位11岁男孩盗刷家长银行卡3万余元来玩某网络游戏。事后,该网络游戏所属公司出于“关怀”角度,进行了退款处理。


该网络游戏目前在学生群体中非常风靡。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该网游用户中低于19岁的用户占比达到25.7%。媒体报道显示,不少学生沉迷于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于,玩该款游戏已经成为学生是否合群的一个重要标志。


另外,要想打好网络游戏,需要好装备,而这些高级的装备是要花钱的。因此,就出现了很多未成年人盗刷家长银行卡、给游戏充值的事情。这类报道,近来也有很多。


华商报之前报道了西安市临潼区一名11岁的男孩,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为了买手机游戏装备,偷偷用爸爸的手机发了近万元“红包”。中新网报道过江苏无锡一名15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偷偷在自己QQ号上绑定了父母的银行卡,一年时间里竟花费近10万元充值游戏。

互联网时代,众多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是一个现实。这些孩子荒废学业,盗刷家长银行卡,更是让家庭蒙受经济损失。


在手游兴起之前,孩子想玩网游多数只能到网吧。而随着网吧对未成年人的限制越来越强,对未成年人来说,到网吧玩网游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但是伴随着手游的兴起,未成年人又有了可以玩网游的途径。并且更加方便,因为有一个智能手机就可以了,而现在很多孩子手中都有智能手机。


有必要正视未成年人利用智能手机、沉迷网游这一现实。如同当年认真对待无数未成年人在网吧沉迷于网游一样,现在,要在智能手机时代上,如何面对未成年人沉迷手游也是非常严峻的现实挑战。


在智能手机使用方面,学校和家长需要达成共识。智能手机等移动端到底能否进校园曾经引发过热议,在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和网络空间内容尚不晴朗的时候,或许保守一点的措施更符合未成年人的长远利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zvpO0A1D8QTEuMa5huCNkAIBSvaumicfz8IMlxeic7WCUnib1ZhEzictfK86CCSRkTib3otLiaP3Xt2ic4uNSyQwvET5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一群打工子弟学生正在围观一款手机游戏。图/视觉中国


而在家庭陪伴方面,家长要做好自我检讨。孩子沉迷于游戏的心理因素有很多,缺乏陪伴和孤独感是引发沉迷游戏的重要因素。越是家长与孩子互动良好的家庭,越是不会出现孩子沉迷游戏的事件。反之,孩子就要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


至于网络游戏公司,对此也有社会责任。游戏公司除了要遵守文化部门和网信部门关于游戏内容规范责任外,还应在技术上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统,必要时可以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联账户,在技术上协助家长履行监护职责。


如某游戏公司在旗下手游开始部署健康游戏系统,推出“成长守护平台”服务,通过实名认证、绑定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绑定相关消费的实时提醒等服务,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游戏账号进行健康行为的监护。这是不错的尝试。不过在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方面,还应考虑增加家长特别授权的关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