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最著名的投资理念之一就是:把股票看出公司的一部分。也就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关注公司的经营而不是股价。当大多数投资者还在唏嘘、争吵是否应该关注企业的经营乃至如何关注的时候,巴菲特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并登峰造极:既然要把股票看成是公司的一部分,自然说明拥有公司的一部分要比拥有股票更有价值。那么,如果要是是拥有整个公司呢?于是,之后巴菲特的思考和实践就开始与其他投资者们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了。实际上,巴菲特能够成为投资领域的奇迹,与其说在于选股,倒不如说是在于收购。那就是巴菲特疯狂地收购公司或者至少成为控股股东,尤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在动荡的金融风波频繁的日子里,正是那些拥有或者控股的公司成就了今天的巴菲特,而绝不是可口可乐、运通等几个后来人耳熟能详的巨无霸类企业。这类公司包括像喜诗糖果这样,被巴菲特每年在股东大会上当成三好学生的现金牛企业。也同样正是基于此,巴菲特才总有机会出一些”幺蛾子“,不用股价而用其他如每股投资、每股收益等指标来长期做自我评价,否则如果仅仅就是一个基金类公司,即使巴菲特说得比唱得都好听,其他股东也不会同意他呀!当然,买公司和选股其实差不多,区别在买入之后可以参与,并且作为非上市公司可以避免上市公司那样巨幅的股价波动。其中的道理和交易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类似。还有就是内部融资容易、收益去向自己就可以决定。
另外,巴菲特在2003年BH股东会问答上说,格雷厄姆以及早期的巴菲特都是定量分析的价值投资者,但是格雷厄姆并没有放弃定型投资。巴菲特记得格雷厄姆说过:专注于定量分析可以让你赚到足够多的钱,这是思考投资的一条更加确定的方法。而定性分析更难传授,这种分析也难写。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需要更多洞察力。而且,定量分析型投资的成效这么显著,又何必采用更难的方法呢!
那些读了很多护城河、芒格以及巴菲特的成功投资案例的投资者们,其实一直在低估格雷厄姆。投资思想的传承也不容易啊。只有巴菲特对格雷厄姆的推崇一如既往,但是后来也没再提到过这样具体的话。
但是无论怎么说,巴菲特在定性分析的实践上是远远超过格雷厄姆的,而且也超越了后来几十年来的众多投资者。如果说定量分析让巴菲特成了富人,则定性分析才让巴菲特成了全世界最富的富人。而对于业余投资者,这可能尤为重要,第一是可以减少那些应用数学或者经济学的投资骗子的欺骗,第二是定性分析和心理偏见可能会让他们真正站在和职业投资者差不多同一个水平线上。
这段巴菲特的言论,读了好几遍并做了很长的笔记,我甚至特别希望再重新抄袭一遍。真实的灼见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