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伯克希尔更像一所大学

(2010-05-11 09:05:07)
标签:

股票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和芒格说他们旗下的企业的共同基因并不是他们培养出来的,而是先天或者进入伯克希尔之前就具有的,完全是一句谦辞。但是我却觉得这可能确实是大实话。就像大学一样,很大人都认为大学时人才培养的摇篮,但是仔细想一想其实大学则更是一个人才筛选的过滤器。这里基于一个公理式的假设:18、9岁优秀的人,以后优秀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且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最好的大学和最差的大学的毕业生其实毕业之后往往不如当年那么好或者那么差,遵循回归平均值的理念。所以我觉得大学是一个美妙的商业模式,管理者只要不断地增加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护城河价值和优势,就完全可以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筛选的投入却会得到培养得回报,绝对的事半功倍。

    伯克希尔也是如此,当然“选择”其实是一个被低估的能力,绝对不像我们大多数投资者选股那样随意和简单。我一直在琢磨巴菲特和芒格筛选的共性原则,尤其是控股的公司:管理者对于名誉都很重视甚至超过经济的回报,这样钱就自动流到巴菲特的口袋里去了,属于需求的互补性,而能达到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特点为年龄大、从业时间长、家族式、不多元化专注自己的产业或者说也不怎么会投资房地产和金融、重视个人和家族的声誉、发展不怎么快的行业、绝非新经济,等等,单单此一项关于团队的选择就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还没有怎么想清楚,但是至少有一点:我们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已经具有某种能力和业绩的企业,而不是更多地指望人家能够发展和逾越。这是我认为灾难、周期和三分之二成长投资法应该针对的企业。

    2010年10月12日:所以这个世界上第一流的商业模式都是选择,不要自己身体力行去做,而是发现,但是却会得到做的回报,比如投资行业,投入产出比最划算。第二流的商业模式是中介,看起来是人家吃肉自己喝汤,但是吃肉的人只要足够多,这个汤就比肉值钱得多,比如平台类公司商场、EC等等,还有银行等收中介费的。然后才是其他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平均水平最优秀的人才都会蜂拥如此,呵呵,娱乐一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