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潘刚制定的5亿利润目标其实没有超额完成,6亿多的纯利中1个多亿是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也是67分而不是81分,销售收入243亿。净资产30亿而总资产130亿,资产负债率有点儿吓人,太缺钱了,好在这类地方政府看重的产品型企业没有太大的倒闭风险。而作为老大哥的牛根生则套现走人,不过业绩依然很好,257亿销售、12亿利润,每股收益68分,资产负债表相对更加稳健。
多说一句,这是中国不太多的销售超过200亿的公司里,非常“干净”的公司,无论历史渊源、产品多元化、股权关系、借款贷款等等。最爱看伊利股份的股权结构图,简单而美丽,没有一大堆大股东、也没有什么集团公司。
潘刚给自己一百七十多万年薪,其他高管七八十万,还可以,报告期内管理层的股份也没有卖出,是否当时20多元的股价他们还不知足呢?呵呵。蒙牛又开始新的一轮期权了,不过平心而论这两个公司的激励还是比较值得的。
伊利员工18000人,人均100多万销售额,蒙牛21000人。伊利销售、生产、其他各占三分之一,中专以下学历4000人。
伊利2010年目标268亿销售,8亿利润,每股收益1元,按照今天估计市盈率33倍,还行但是已经不怎么低了。销售额液态奶165亿、冷饮33亿、奶粉40亿,毛利率分别为34%、34%、42%。相比蒙牛的液态奶遥遥领先,而奶粉只有2亿多元,冷饮20多亿。毛利率伊利领先。
伊利预付账款从28亿增至56亿,应收票据大幅减少,应收账款略减,现金增12亿为41亿,周转还不错。蒙牛现金60多亿,稳健得多。
比较蒙牛,伊利是用30多亿的净资产赚6亿,蒙牛是用近90亿净资产赚12亿,总资产都是130多亿。伊利的流动负债远远大于蒙牛,90亿比45亿,这是伊利最大的风险,现金流风险,虽然不至于崩盘,也因此在收入差不多的情况下,因为财务成本、市场费用、税率等因素使伊利的纯利润只有蒙牛的一半儿。
不考虑统一市场的因素,以目前价位蒙牛的估值有优势,不过差距不太大。这两个公司都是经过大风大浪洗礼过的,形象也从来都没有完美过,而且往往是做错事或者摔倒之后爬起来,还能保持高速成长,这是我喜欢的重要理由,优秀的企业一定是不完美的企业,另外这两个公司都属于依然由年轻人经营的成熟的公司。希望他们能够像两个可乐一样,在长期竞争、吵闹甚至骂骂咧咧之中,继续给投资者们带来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虽然目前的价位已经不低了。
还有可比的对象就是光明、三元、飞鹤了,但是还不能算是一个阵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