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2009有价值的观点
(2010-01-21 08:48:19)
标签:
股票 |
尚雅之石波:“拐点行业+支点公司”。
这种观点与大概率投资哲学中周期投资法的“突破了一些门槛和约束”的行业与公司非常类似。所谓支点公司,我理解应该是具有相对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这种行业和公司一般来说具有非护城河特点,所以投资机会是阶段性的。比如2009年的汽车和家电。石波看好3G和互联网,我觉得私募们是对那些概念、重组等具有炒作概念的拐点和支点。
混沌之葛红兵:“大概率事件”和“不用动脑筋的投资”。
类似周期投资法中周期行业和非护城河行业市场估值的波动,以及灾难投资法的投资目标。
朱雀之李华轮:不关注静态估值,关注行业和企业的生命周期。
这是一个有益的提醒,比如在灾难投资法中如果企业处于发展和成熟期则胜算肯定会更大一些。在周期投资法中大体上也是如此,如果处于刚刚发展的萌芽阶段或者成熟后阶段,则风险显然会更大一些。而成长投资法也正是因为承担了如此风险,因此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溢价,所以要采取分散投资的模式。
睿信之李振宁:从产业资本的眼光来发现价值低估。
这和李的个人背景非常相关,这种方法也是业余投资人应该借鉴的地方。选择所处或者熟悉的行业是事半功倍的。
重阳之李旭利和裘国根:不是只有华山派和嵩山派才行,黑木崖也能赚钱!
这也正是我最近的心得之一。投资哲学只要不与自然科学和逻辑相冲突并且衍生的投资方法至少在局部时间和空间是有效的,其实就不是坏的投资哲学,换句话说,投资哲学是不能进行量化比较的,但是要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或者至少证伪其逻辑和观点的正确与错误。只有在皈依同一类投资哲学的前提下,投资方法才能并必需要以成败论英雄。关于投资哲学之间的区别,其实特别像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对人体的研究,它们分别是在原子、分子和器官组织三个不同的层面上面展开的科学的研究,三者之间无法进行比较,当然做为自然科学约束条件还要比社会科学严格得多。而这些学科的科学家们的优劣比较,就像投资方法,一定要以结果论了。所以比较投资哲学的收益要素和比较投资方法非收益要素一样,本身就是伪命题。投资哲学要以对错论;而投资方法要以好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