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真学习《投资学》

(2010-01-15 21:07:19)
标签:

股票

分类: 阅读与学习笔记
    对于大多数业余投资者来说,数量模型和贴现估值都很神秘,尤其是里面看起来高深的高等数学。但是我总觉得系统地学习一下还是应该的,不过这部16开本600多页的大书,差不多是我2009年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了。不过好在除了几个关于计算认证的章节,都认真学习过了。

    除了一些知识和概念之外,其实“很数学”是从方差开始的。读过之后,尤其是复习之后把前后贯穿起来并理解了之后,感觉不错。如果要从10000只股票里挑出1000只投资,并且需要频繁的计算机交易,我还真找不错来比数量投资更好的投资哲学和方法来。更有价值的是在数量投资基础上诞生的指数投资,虽然是理论界和投资界的一把双刃剑。

    把风险定义成波动率是数量投资的软肋,也因此被质疑了几十年,不过如果从“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务实的角度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们之间的强相关。从马克维茨的组合理论引出标准差和相关系数是数量投资的基础,而风险厌恶指数则具有超出数量投资范围的使用价值。资本定价模型则从逻辑的层面定义了阿尔法和贝塔,并应用到投资实际中来,包括“边界”和最大斜率的夏普系数。切点确实是大家都喜欢的在不降低收益率的条件下波动率的降低。在债券、期权、期货、外汇中,数量理念得到了更大的应用,其实这一点都不难理解,这些很数学当然应该更适合应用在终值收敛的投资标的上,也只有在这些投资领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套利。我无法从数学中发现美,但是却能在理解中获得乐趣,这个特点即使是在正态分布曲线上也是如此。所以对于不收敛的普通股的各种估值模型,我的原则是至少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用不用都是如此。固定和增长率固定的股利发放率折现估值以及其他各种现金流折现估值方法皆是如此,这和巴菲特在几十年前不屑和质疑的新会计准则在折旧和资本支出方面的思行其实是一致的。

    和基础面领域的投资哲学相比,就像武当和黑木崖的区别,既然都有成功的方法和案例,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吧。我越来越觉得应该把数量投资和技术分析放到一个类里面,只不过一个是面对一万只股票,一个是面对一只股票,一个是使用计算机,一个是使用对数纸手工做,但是它们的核心内涵都是历史不仅能够告诉未来,而且是最主要的手段。可以一出手就让它们彻底溃败的绝招是,黑天鹅!尽管大多数时间和空间内,它们都是对的。所以这种武器最适合管理别人的投资、资金规模巨大、佣金足够多以及代理人需要想委托人销售自己的水平等情况。

    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投资业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崇尚“科学或科学主义”的的理财者,有理由相信,数量投资机构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那种披着价值投资的外衣、手持的数量投资武器的大师们。

    看完《投资学》,再看《金融学导论》,像读闲书那样快,其实完全可以不买这本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