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普惠公司在1998年对伯克希尔公司估值的文章,不可避免地对比思考今年的平安和伊利的投资心迹。除了以后要杜绝“短期波段买卖”和“开盘期间看盘”之外,就是琢磨在16元左右和均价不足50元卖出的一半左右的伊利和平安到底是对不对?其实回想起当时的因素,涨的太多(都在半年左右上涨超过100%)是主要理由。现在看起来,决定是买还是卖其实应该依据当时股价高估的程度而不是涨的多少,一个容易忽略的事实是在半年的过程中这两只股票的内含价值其实是改变了的。假设它们都是我自认为的好股票,可以拿不太短的时间。那么当时可以估价的PB和PE来看,应该只能算是中等水平,或者说相对于内含价值来说,股价其实没有涨100%,那些意外的馅饼是要计算其中的。现在看来,差不多应该处于可卖可不卖左右吧,而对于这样的股票实际上持有的价格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模糊区间。修炼的路还很长啊!
1、开盘期间不看盘:也不做每日的净值计算,淡化股价波动对自己的各种影响;
2、不做短期波段:在内心深处相信这样至少对于自己来说有害无益,加减仓时可以灵活一些;
3、只根据自己的理念买卖:回避那些短期、偶然甚至瞬间的机会。
现在看来,前两点坚持得远不如第三点坚持得好。
2010年10月13日:这三点多重要呀!坚持坚持再坚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