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9-01-18
14:32:49)写的博可文章,拿出来,读一读,很有思考意义,当时应该还在2000点以下吧。
目前的分歧是:“最坏的日子还没到来”还是“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我觉得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拣有瑕疵的翡翠”,而不是“挖地下的金子”,因为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后者显然困难得多。而且,投资也没有必要比谁的力气大!(看50多年伯克希尔年报才知道,人家巴菲特关于这个道理的表述是“投资和跳水不同,不会因为难度而得到加分”,看起来巴菲特的写作能力还是比我强呀!脸红ING)
补仓和换股(如果需要)应该是目前的关键词。前者针对迄今牛熊市里从未满仓的投资者,而后者是针对所有仓位较重者,如果有更好的机会,完全可以“在这里跌倒在那里爬起来”。
股市的涨涨跌跌确实就像一个永远重复的钟摆,但是彼钟摆极有可能非此钟摆。
更多人都在追逐的债券,以后回过头来看一定不是现在好的投资,就像迄今为止收益最好的债券在一两年前同样不被我们看好类似。这不仅仅和心理学相关,而且也和经济周期大有关系。
如果确认“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或者至少“现在已经是最坏的日子”,放弃那些仅仅因为非周期性而让你购买的绩优股,比如茅台、张裕、白药,它们的相对优势已经耗费殆尽了,当然有其它主导原因除外。
周期性的股票中开始有金光闪烁的东西了,尤其是那些跌幅惊人的。但是以前的跌幅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买入决策的依据。
指数基金仍然是唯一值得关注的基金。现在买指数基金,等经济热了之后,换成记账式国债有可能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投资手段。
2010年10月13日:债券看对了也做对了。但是对于消费类的知名品牌,却看错了。应该这样说从2009年初到现在应该是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恢复,这个阶段对于这些消费类的知名品牌是应该远观;而第二个阶段,就不同了,是金子终究会闪光的!最近没有分析张裕、白药、茅台等等,但是至少它们中的一部分是可以穿越时空的,不要犯但斌另一极端的错误,而且但斌如果不选茅台而选同样的张裕和白药,其实有机会幸福很多!关于这些能够穿越时空的绩优股,是否应该阶段性操作,思考中,等下一次重读时再说。
2011年5月2日:给儿子三只股票选择,伊利、茅台、银行,儿子选定茅台,买入100股,现在已经盈利1000元了。儿子今天车上对我说他想当个洗碗工,因为有一天在饭馆外看到写“洗碗工1500元”,他觉得这是很大一笔钱,以后他想做这个工作赚钱,我很鼓励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