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V

(2010-04-05 14:49:50)
标签:

杂谈

概述
是育龄期妇女极其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

它是由于阴道正常菌群(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群)被阴道加特纳菌、厌氧菌、人型支原体构成的混合菌群所取代,造成菌群失调而引起的疾病。
概述
虽然它不属于国内监测的性病,但是它在性病高危人群更为多见,而且可增加艾滋病、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的易感性,值得注意。

BV的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鱼腥样气味,并有引起宫颈、子宫体感染及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的危险。在妊娠妇女可引起一系列妊娠并发症,如早产及绒毛膜羊膜炎。
病因
BV为内源性感染,是由于阴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发生紊乱所致,与其密切相关的病原体主要有阴道加特纳菌、厌氧菌(解脲类杆菌、具核梭杆菌、胨链球菌、普氏菌属、动弯杆菌属)及人型支原体。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
           

BV的易感因素为经常作阴道冲洗和使用子宫内节育器。

 

病因
正常育龄妇女,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其表层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非常有利于兼氧乳酸杆菌的生长,这种细菌占90%以上。乳酸杆菌的大量存在,抑制了其他致病菌的生长,因此在阴道形成了一个正常的生态平衡。

病因
 当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上皮萎缩,细胞糖原减少,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大量使用碱性液体过度冲洗阴道,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性乱,性交频繁(因精液pH为7.2-7.8)等导致致病性厌氧菌和加特纳菌大量繁殖,引起阴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失调-兼氧性乳酸杆菌减少,最终导致细菌性阴道病。


正常阴道分泌物中的乳酸杆菌(G+大杆菌,两端整齐平切)
细菌性阴道病时的阴道菌群(小的G-/染色不稳定性杆菌或弧形G- /染色不稳定性杆菌)
发病机理
1.  阴道优势菌群的变化

2.  阴道生化成分的改变

3.  BV相关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增加

发病机理
4.  局部粘膜免疫因素

5.  性活动

6.  其他因素

发病机理
乳酸杆菌尤其是产H2O2的菌株对维持正常阴道的生态内环境十分关键。BV时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增多,其中以厌氧菌居多,厌氧菌的浓度可以是正常妇女的100~1000倍,导致乳酸盐浓度降低,胺增多,使阴道分泌物PH增高,具有鱼腥样气味。

发病机理
BV的病原体可产生毒力因子,包括细胞毒素、唾液酸酶、黏多糖酶和胶原酶,造成上皮细胞损伤,使液体渗出及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脱落,产生典型的BV分泌物(灰白色均质且无粘性)

流行病学
BV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20%,在性病门诊就诊妇女中的患病率为36%~50%。

BV与性行为密切相关,有性病病史、多性伴以及新性伴者易发生。

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实BV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治疗性伴意义并不很大。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样气味。

体征:可见阴道口有灰白色分泌物流出,阴道壁表面有稀薄而均匀一致的灰白色分泌物,阴道壁无明显炎症。


临床表现
一般不伴有外阴阴道疼痛、瘙痒或刺激症状。

该病可有周期性复发,常在月经期或性交时、性交后异味加重。(由于细菌代谢产生的胺挥发所致。这种胺不是单由阴道加特纳杆菌产生,而是由多种细菌共同产生;性交后胺被碱化而挥发,气味更大)。
临床表现
BV与妇科并发症的关系:BV与上生殖器感染有关。

在PID妇女的子宫内膜和输卵管中分离到BV相关的病原体。

有BV的妇女在手术后发生上生殖器感染的危险性增高。
临床表现
BV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

BV可使晚期流产及早产的危险性增加2~5倍。在抗生素控制炎症后,危险性可降低30%~40%。

BV还与羊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子宫内膜炎相关。
实验室检查
阴道分泌物PH测定:正常成人阴道分泌物呈酸性,PH为4.0左右。BV时PH通常大于4.5。敏感性较高(92%~97%),但特异性低。污染了月经血、子宫颈粘液及有滴虫感染时,PH亦可增高。

嗅试验(胺试验):取1滴阴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加1滴10%KOH,闻到鱼腥样刺激气味为阳性。BV嗅试验为阳性。其敏感性为40%~80%,较特异。


实验室检查
线索细胞检查:为阴道鳞状上皮表面覆盖许多短杆菌或球杆菌(加特那菌、动弯杆菌等),使细胞呈斑点状、颗粒状外观,细胞边缘模糊不清呈锯齿状。线索细胞占全部上皮细胞的20%以上一般可诊断BV.革兰氏染色镜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湿片法。

左:正常阴道上皮细胞,右:线索细胞
实验室检查
其他诊断试验

脯氨酸氨基肽酶试验:阴道加特那菌和动弯杆菌属能产生脯氨酸氨基肽酶,而乳酸杆菌不产生该酶。用ELISA法检测BV中脯氨酸氨基肽酶活性高于正常。滴虫病时也可为阳性。

BV blue Test:是一种产色诊断试验,检测唾液酸酶。BV相关的细菌可产生唾液酸酶,阳性可初步诊断BV。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

均质的灰白色分泌物;
阴道PH值>4.5;
嗅试验阳性;
线索细胞。

 在以上4项临床症状或体征中满足3项即可诊断BV,一般认为线索细胞阳性为诊断BV所必需。

2.鉴别诊断

念珠菌性阴道炎:常有外阴瘙痒和(或)刺激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加。检查见外阴潮红水肿,阴道分泌物呈奶酪样凝块或豆渣样,PH小于4.5,嗅试验阴性,显微镜下可见假菌丝和(或)芽生胞子。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加,呈黄色泡沫状,阴道粘膜充血潮红,炎症较明显。湿片镜检可见活动的滴虫。


治疗
一、治疗目的

缓解阴道的症状和体征,

减少孕期中与BV有关的感染并发症的危险,

减少流产或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上生殖器感染的危险。
治疗
二、治疗方案

 治疗是针对BV相关混杂微生物(主要是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的过度生长和产H2O2乳酸杆菌减少的情况,通过全身系统治疗或阴道局部治疗而达到杀灭混杂微生物,并恢复乳酸杆菌占优势的阴道菌群。

 

(一) 全身治疗
  1、硝基咪唑类

   常用者为甲硝唑和替硝唑。甲硝唑是BV治疗的首选药物,推荐疗法甲硝唑500mg Bid ×7d,治愈率可达95%。替代疗法2.0g单剂量一次疗法,治愈率达84%。常见的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腔金属味、头痛、头昏,尿色加深等,大多可以耐受。由于大剂量的甲硝唑可以引起双硫醒反应,故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48小时内避免饮酒。口服替硝唑用法用量及疗效与甲硝唑类似,副反应较少。
(一) 全身治疗
2、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

 是甲硝唑的第一个有效替代药物,适用于甲硝唑治疗失败者,或对甲硝唑过敏、不能耐受者,特别适用于妊娠妇女。口服剂量为300mg,每日2次,共7天。治愈率为94%以上。可出现类似甲硝唑的胃肠道反应,偶见伪膜性肠炎,皮疹及肝功能轻度异常。
(一) 全身治疗
3、具有β内酰胺结构的抗生素

 用于BV治疗的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具有较好的杀灭加特纳菌及BV相关微生物的活性,但也有杀灭乳酸杆菌的作用于,故相对甲硝唑而言疗效稍差。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合剂(安灭菌)375~750mg/次,口服,每日3~4次;或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500mg口服,每日4次共7天。
 (二) 局部治疗
1、甲硝唑制剂

 甲硝唑片500mg,每晚1次,睡前置入阴道,共7天;或用0.75%甲硝唑凝胶5g,每晚1次置入阴道,共5天;也可用含有1000mg甲硝唑的阴道海绵每晚置入阴道,共3天。治愈率为70%~90%。局部治疗的副作用少,但易复发。
(二) 局部治疗
2、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
  2%氯林可霉素霜5g,每晚1次,睡前置入阴道,共7天;或每天2次,共5天。治愈率为92%~94%。但与甲硝唑的对照试验提示氯林可霉素更易出现耐药。

3、乳酸杆菌疗法
  主要用于阴道冲洗及制成栓剂,置于阴道内。如用冻干的产H2O2的乳酸杆菌栓剂(每个含10 8~10 9个菌落形成单位)1个塞入阴道,每天2次,共6天,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二) 局部治疗
  4、酸性冲洗液(爱宝疗)
  BV 阴道分泌物pH>4.5,所以有学者使用酸性冲洗液冲洗阴道,增加阴道酸度,使致病菌不易生长,有利于阴道乳酸杆菌恢复生长。爱宝疗(活性成分为聚甲酚磺醛,是一种高酸性物质)是常用的药物,其有冲洗液和栓剂,除可增加阴道酸度外,还可使坏死或病变的炎性组织发生凝结而易于排出,方法为1:5的爱宝疗液冲洗阴道,每日一次,爱宝疗栓剂隔日阴道放药一次,6次为一疗程。据报道治愈率为74.2%,总有效率为91.9%。
(三) 特殊治疗
1、孕妇的治疗
 
 由于BV可能与一系列妊娠并发症有关,如胎膜早破、早产、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等,故应密切随访。一般认为患BV的孕妇可局部使用甲硝唑、氯林可霉素治疗,也可口服氯林可霉素及氨苄青霉素,用法同前,但妊娠头3个月内禁服甲硝唑。
(三) 特殊治疗
 2、男性伴及无症状患者的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BV及BV的男性伴一般不主张常规治疗,但对反复发作或难治的BV患者,其男性伴应接受治疗;无症状的BV患者在接受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检查、放置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等操作术前,应进行全身治疗,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四) 治疗注意事项
哺乳期妇女最好采用阴道内局部治疗。

BV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或使用安全套,局部治疗期间还应避免长时间的盆浴。治疗结束后4周内性生活亦需使用安全套。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消失,白带正常,实验室检查PH值正常、胺试验正常、未见线索细胞;
 
2.好转: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均质样白带减少30%,实验室检查PH值接近正常,胺试验阳性;
 
3.未愈:症状与实验室检查仍同治疗前。

预防
  对BV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性伴数,避免阴道内灌洗可降低该病的危险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阴道毛滴虫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