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毛滴虫病
(2010-04-05 14:19:27)
标签:
杂谈 |
概述
滴虫病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主要侵犯女性阴道引起滴虫性阴道炎,也可使男性发生泌尿生殖道感染。
概述
主要传播途径是性行为,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感染。
该病发病率高,可引起妇女妊娠不良结局以及增加HIV感染的危险性。
病因
阴道毛滴虫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其易感组织是复层鳞状上皮,主要寄生在人体的泌尿生殖道,包括阴道、尿道、子宫颈、前庭大腺和尿道旁腺等。
流行病学
温州地区育龄妇女中该病的患病率为12.9%;
广州市产前门诊孕妇中该病占1.2%;
昆明市卖淫妇女中该病的患病率为43.2%
流行病学
该病通常伴发于其他STD,可能是高危性行为的敏感性标志。
该病使患者感染HIV的危险性增加2.7倍。
临床表现
(一)女性滴虫病
主要侵犯阴道,潜伏期为4~28天。
临床表现--女性滴虫病
急性感染:弥漫性外阴阴道炎。
临床表现--女性滴虫病
慢性感染:
临床表现--女性滴虫病
无症状感染:
临床表现--女性滴虫病
妇科并发症:子宫附件炎、输卵管积脓、子宫内膜炎和不孕症等;
妊娠并发症: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
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偶尔可获得泌尿道或阴道滴虫病。
临床表现
(二)男性滴虫病
实验室检查
显微镜检查
实验室检查
培养法
诊断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细菌性阴道病:无外阴炎的刺激症状或体征,阴道分泌物为稀薄均匀一致的灰白色,常伴有鱼腥样气味,嗅试验阳性,阴道分泌物PH大于4.5,线索细胞阳性。
鉴别诊断
念珠菌性阴道炎:常有外阴瘙痒和(或)刺激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加。检查见外阴潮红水肿,阴道分泌物呈奶酪样凝块或豆渣样,PH小于4.5,嗅试验阴性,显微镜下可见假菌丝和(或)芽生胞子。
治疗
(一)治疗原则
治疗
(二)治疗方案
1.
甲硝唑 2 g,一次顿服。依从性好,但复发性较高。
甲硝唑 400~500 mg,Bid,疗程7d。
治疗--治疗方案
2. 孕妇治疗
治疗--治疗方案
3. 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治疗
通过增加甲硝唑的剂量或换用替硝唑进行治疗。
甲硝唑500mg tid ×7d。同时阴道内给药。
替硝唑400~500mg Bid ×7d
治疗--治疗方案
4. 局部治疗-不主张单独应用
甲硝唑栓剂 500mg 纳阴 qN ×10d
甲硝唑片剂 200mg 纳阴 qN ×10d
判愈标准
临床症状好转
实验室检查滴虫阴转
预防
消灭传染源;
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改进公共卫生设施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