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殖器念珠菌病

(2010-04-05 14:51:29)
标签:

杂谈

概述
主要是由白念珠菌引起的生殖器粘膜的急性和慢性损害。

女性病人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炎。男性病人,主要引起龟头炎。

以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
概述
男性念珠菌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女性病人除性接触传播外,可由自我接种方式感染。

胎儿在通过患生殖器念珠菌病的母亲产道时,可感染而导致口腔或生殖器念珠菌病
病因
主要是白念珠菌(85%~90%)

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

偶尔高里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和酿酒酵母菌

病因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内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外因(念珠菌的毒力或致病性)。

念珠菌、阴道菌群和阴道防御机制之间的平衡状态决定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因

念珠菌有两种生活形态,一为芽生胞子,一为菌丝体。前者与念珠菌的播散有关,多见于无症状的病人。后者与引起组织病变关系密切,多见于有症状的病人。
易感因素
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抑制关系,易使念珠菌得以繁殖);

妊娠(妊娠期在高水平雌激素的作用下,孕激素使阴道糖原沉积和阴道PH降低);

应用高雌激素含量的避孕药(雌激素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阴道中糖原增多,酸度增加,最适于念珠菌繁殖引起炎症);

易感因素

糖尿病(阴道中糖原增多,酸度增加);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HIV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

其他(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阴道灌洗等)。

致病机理
菌丝侵入粘膜,释放蛋白水解酶及磷酸酶等酶类导致组织的损害;

机体对抗感染的炎症反应。

流行病学
在无症状的女性人群中,20%的女性阴道或外阴部位可分离到白念珠菌。

生殖器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有关资料表明,70%~75%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生殖器念珠菌病。

我国妇科门诊患者、城乡育龄妇女及产前门诊孕妇中VVC的患病率为3%~24.7%。

传播途径
肠道感染(肠道邻近部位念珠菌侵入外阴);

性接触传播;

间接感染(通过被污染的念珠菌物品,如内裤、浴巾、浴盆等)。

临床表现
1.念珠菌外阴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

外阴瘙痒和白带增多是本病的突出表现。瘙痒轻重不一,典型阴道分泌物呈白色凝乳状或豆渣样,但也可呈水样或均匀粘糊状。

外阴灼热、阴道刺痛、尿痛以及浅表性性交痛。

 

 

 

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人,病情常于月经前的一个星期加重,但在月经期缓解。

检查可见外阴潮红水肿,可见脓疱及丘疹型损害,并可累及周围的腹股沟及会阴部位。窥阴器检查子宫颈正常,阴道粘膜充血、红肿或糜烂,阴道壁附有白色薄膜状物,阴道内有白色凝乳状或豆渣样分泌物。

 

临床表现
2.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阴茎包皮、龟头轻度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板及冠状沟处有白色奶酪样斑片,龟头部位可有红色丘疹,表面覆盖有少量鳞屑。

如舟状窝累及则可有尿频、尿痛等。


临床表现
3.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VVC的症状每年复发4次或4次以上,并经病原学证实,称为RVVC。约有5%的VVC患者可发展成RVVC。
临床表现
4.VVC分为两大类

无并发症VVC:偶发的VVC,病情为轻度至中度,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机体的免疫状况良好,对常规抗真菌治疗有效,占90%~95%;

有并发症的VVC:复发性VVC,临床症状较严重,可由非白念珠菌引起,常伴有糖尿病、免疫抑制或妊娠等。

实验室检查
标本采集
分泌物
女性:应使用灭菌棉拭子从阴道后穹窿处取阴道分泌物。最好取奶酪样、豆渣样的白色凝乳块。标本量要稍多。

男性:用灭菌钝刀刮取龟头及冠状沟和阴茎包皮等处皮损的鳞屑及分泌物或用湿棉拭子擦洗患部皮损留取标本。怀疑有尿道感染者,可用尿道拭子缓慢深入尿道内2~4cm处取材。

尿液
   有尿道感染时最好收集清晨新鲜中断尿10~20ml,以2000r/m离心15min后,取沉渣涂片
皮屑
   皮肤损害或女性外阴部有感染时,应将局部的皮肤充分展开,用钝刀刮取皮屑。

标本越早检查越好。
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检查
  取分泌物作盐水湿片或10%KOH湿片或革兰染色涂片,镜下观察到假菌丝或芽生胞子可作出诊断。同时排除或证实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病。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有一定局限性。真菌培养阳性的病人中,多达50%病人的涂片检查为阴性。
实验室检查
2.培养:有下列情况可考虑作念珠菌培养和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临床症状提示为VVC而镜检阴性;

采用经验性治疗无并发症VVC失败时;

准备对有并发症的VVC作长期抑制性抗真菌治疗前。

诊断
 1.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①外阴阴道瘙痒、疼痛或刺痛,阴道分泌物增加

②阴道检查见阴道壁上有薄膜状物,阴道粘膜充血、红肿或糜烂;奶酪样或豆渣样分泌物

③真菌检查阳性。

诊断
2.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①包皮龟头潮红,龟头有丘疹,包皮内板或冠状沟有白色奶酪样斑片或密集的红色小丘疹;

②真菌检查阳性
诊断
 对有典型外阴阴道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可作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诊断;

对同时还具有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指标的患者可作出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细菌性阴道病:无外阴炎的刺激症状或体征,阴道分泌物为稀薄均匀一致的灰白色,常伴有鱼腥样气味,嗅试验阳性,阴道分泌物PH大于4.5,线索细胞阳性。

滴虫性阴道病:可有阴道瘙痒或刺激症状,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分泌物呈泡沫状,阴道壁充血、水肿,宫颈充血,并有出血点,呈草莓状外观的特征性表现,湿片镜检可见到活动的滴虫。
鉴别诊断
外阴皮肤病:外阴湿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扁平苔藓等皮肤病仅有外阴瘙痒和(或)外阴炎的症状和体征,无阴道炎表现,阴道分泌物作真菌镜检或培养为阴性。
治疗
1. 治疗原则

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
去除易感因素
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要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治疗
 2.治疗方案
  
   经短期和长期随访,口服与阴道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两种给药方法在治疗无并发症VVC中的疗效相当(临床治愈率、真菌治愈率)
 
治疗
(1)阴道内局部用药

克霉唑阴道片剂100mg qN×7d;或200mg  qN×3d;或500mg,单次阴道内用药。

咪康唑阴道栓剂100mg qN×7d,或200mg, qN×3d。

制霉菌素阴道栓剂(10万单位),1~2个, qN×14d

治疗
(2)口服用药

氟康唑 150mg,顿服

伊曲康唑 200mg Bid ×1d或200mg qd ×3d

    全身治疗往往不能立即缓解症状,尤其在治疗的头48h,需局部辅助治疗。各种咪唑类霜剂或软膏外涂外阴部可缓解外阴皮炎症状。
治疗
(3)可选用对念珠菌有效的清洗液作局部清洗或喷洒。

(4)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应经常用清水或有效的清洗液清洗龟头、冠状沟或阴茎,并保持干燥,最好作包皮环切术,以防复发。

治疗
(5)RVVC治疗:先用短期口服或外用唑类药物控制症状,然后继以抗真菌药物维持治疗

控制症状治疗:氟康唑 150mg qd,3天后复治1次,或采用阴道局部用药治疗,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抑制性抗真菌维持疗法:
克霉唑阴道片剂 500mg qW ×6M,
氟康唑 150mg qW ×6M,
伊曲康唑 200mg Bid 每月用1d,连用6个月。


治疗
RVVC停止治疗后,30~40%患者可复发,可能原因:所有的抗真菌抑制疗法不能彻底清除病原体,或因宿主的因素而发生粘膜耐受,使得残留的真菌持续存在。在复发性VVC中耐药不是主要原因。

治疗
(6)孕妇的治疗 
    妊娠期妇女禁用口服疗法,推荐局部应用唑类药物或制霉菌素阴道栓剂治疗,疗程7~14d。为了避免感染新生儿,有时治疗需持续至妊娠8个月。

(7)性伴的处理
   对女性患者的男性性伴不必进行常规的筛查和治疗。但对于反复发作的RVVC可考虑治疗其性伴。
判愈标准
外阴阴道炎症状消失,

涂片检查无假菌丝和芽生胞子。
预防
去除或减少促发念珠菌感染的各种诱因

避免局部刺激,如搔抓

保持外阴干燥等

洗澡应用淋浴,避免盆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BV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