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和气节
(2010-06-15 09:09:40)
标签:
端午屈原清明寒食介子推杂谈 |
分类: 生活随笔 |
端午,传统中是纪念高洁的屈原的。《史记》记载:“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清明,内涵最为丰富。其一,气候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其二,祭祖是儒家的祖宗崇拜。其三,相传是与寒食节合并的,而寒食节是纪念不言禄的介子推。
《左传》记载:“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子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子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子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