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洺关朱夫子庙

(2022-09-22 08:05:23)

临洺关朱夫子庙

朱夫子庙,原为“关帝庙”,位于临洺关南大门外道东,坐北朝南;是明代李承蜩致仕归里时,所建之香火院,内设有“关帝庙”、“寿藤菴”各一座,僧房五间;外院有“茶棚”六间,园地三段;至清顺治年间,广平府通判朱维均,主持进行了修葺,增建“八卦亭”,在亭内增设了“供奉朱老夫子之神位”之牌位,此后,人们称此香火院为“朱夫子庙”;庙门前左右铸有一对铸铁狮子,大院内有一株数百年的白果树,树身笔直,且粗壮硕大,冠如华盖,郁郁葱葱,堪称一奇;因而,临洺人称“南门外白果树”,为临洺一景。由于来往行人,多多在此憩息,门前的铁狮子被摸的油光明亮,至月明之时,远远地就能看到狮子头上的反光,因而,有人说“铁狮子成精嘞”,临洺俗语,在形容人特别精明时,则说“南门外的狮子——铁精”。清咸丰八年,因产权之事宜,李姓后人和异姓主事者,因产权打起了官司,赢得官司后,作为李氏后人,贵州定番州知州李蔚然,字翠拔者,作文以记其事,并镌刻于碑石。据说那棵白果树,在日伪时期,被南大街“地方”设法刨倒后,做了三口“四独”棺材;而门前的两只铁狮子,则被一号称是南方人,借以收购“圪档子(高粱秸杆)”为幌子,将秸秆堆在大门的东西两侧,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如此这般,在某日的夜间,顺利地将两只铁狮子盗走了。整个这座庙宇,在1946年11月,政府命令分段拆除城墙时,此庙也被拆毁,所有碑碣刻石等遗物,荡然无存。

临洺关朱夫子庙

       (朱熹画像)

朱老夫子即宋代儒家圣人朱熹(1130·10·18——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人,生于南剑州尤溪县。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宁宗赵扩讲学。师从“二程”之三传弟子李侗,其学说与二程学说,合成“程朱学派。晚年遭“庆元党禁”,削官奉祠。仙逝后,被追赠为国师、徽国公,谥号“文”。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并列为大成殿十二哲的人。后世称为“朱文公”,尊称为“朱子”、朱老夫子”等。他的理学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李蔚然之《关帝庙碑记》:

临洺城南道东。祠宇一区。乃前明吾十世祖承蜩公。致仕归里。所建之香火院也。内有关帝庙、寿藤菴二座。僧房五间。外有茶棚六间。园地三段。斋僧以备洒扫。墙间树木森然。行人往往憩息其下。继因风雨摧残。垣墉颓败。分府朱公。捐廉补葺之。又增修八卦亭。于其中以供朱夫子牌位。然。惟吾族世主其地。而他人不与焉。年湮代远。李氏式微。主其地者。遂及异姓。由是。数易迭更。不可记极。族祖簪琪。慨然欲复先人之业。但器假既久。璧返实难。至咸丰八年。而讼兴矣。县尊陈公。神明鉴察。谓文约虽无。碑碣可考。因以建自吾家者。依然断归吾族。而族祖簪琪。既徵前辙。复防后患。缘欲立石。而索叙于愚。愚谓。是院也。地不过十余亩。树不过十余株。耕其地。不足以度日。鬻其树。未可以终年。而雀角之争端。为蝇头之利。揆厥由来。不几无谓也哉。夫利必有害。讼则终凶。自今以后。凡我同乡。共敦任恤之谊。同高退让之风。其毋与吾族。争此尺寸之土也已。是为记。

                     咸丰十年九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