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洺关土地庙

(2022-09-27 00:05:49)

临洺关土地庙

临洺关土地庙,由来久矣;城内共有土地庙八座,其中西大街、小西街,各有两座土地庙。据史可寻,明代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重修临洺城时,于六门瓮城内,各设土地庙一座,庙门皆向城内。故六街土地庙,各有一座,供奉土地爷尊神;加上西大街在马号坑有一座土地庙,小西街因清初,将城隍庙迁至沙窝街后,留有故址,人俗称为“城神”,乡人强谓之曰“土地庙”。每逢丧家,各街庶人,皆压纸于各街土地庙,俗称“押魂儿”,乃旧俗耳。然,解放以来,历史变迁,城毁而庙亡,六街土地庙,早已荡然无踪迹可考矣。余偶览《李氏族谱》,竟见一篇有关,临洺城内南大街土地庙之重修碑记,深感存之不易,而六街土地之神,亦多年如此惨淡经营,更为不易,然也丝毫无记以文。乃神无灵乎?乃神有数乎?乃神斯后不回临洺矣!

供奉土地爷之俗,由来久矣。土地爷是汉民族供奉最为普遍的神灵之一;土地神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社神”,管理着大小不一的地域,是一方的保护神,全国各地均有奉祀。殷商时期,祭祀大地之仪式,实则就是祭祀土地神。祭祀土地神,是先民对土地的崇敬和膜拜,因为土地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地,是获取生存物资的源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而示有土尊。” 代翟灏所著的《通惜编·神鬼》中载,今凡社神,俱呼土地。《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礼经·郊特牲》中说:“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孝经·援神契》中说,:“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礼记··祭法》载,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 《礼记·祭法》注称,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左传·通俗篇》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从文献中看到,祭祀土地神是有等级之分的。汉武帝时期,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全国各地祀本区域的土地神。

土地爷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因地域不同,所以土地爷的形象亦千姿百态,性格各异。土地神有二说,一说是大禹,一说是后土;《礼记》载,后土社神也《礼记··祭法》中说,“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千九州。故祀以为社。”最早的土地爷是汉代秫陵蒋子文,《搜神记·卷五》载,蒋子文者……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后来,他的属下居然又见他在路上骑着白马,手执白羽,如生前一样带着侍从,吓得想逃。蒋子文追到他说: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人们立庙堂来祭祀他,并改钟山为蒋山。 清以后,我国民间大多以名人作为各区域地土地传说,土地神圣诞是农历二月二日农历八月十五日,为得道升天

今录《重修土地庙记》原文如下:

尝谓。祀典所重。固皆有功于士民矣。若夫。权衡善恶。无微弗屈职司。彰瘅有觉必严。未有如南瓮城土地尊神。庇佑一方。赫赫人耳目者也。近因殿宇颓圮。几致风雨飘摇。不惟无以肃瞻拜。且将愈以增怨恫。余因捐赀为倡。果尔善信乐附。庙貌维新。亦既翚飞而鸟草。三楹兼创。又复梲藻而节山。庶几以妥以侑。不致获戾于神明行见。来格来享。永锡介福于士民矣。是为记。

康熙十九年

                                临洺关土地庙

                           (土地爷尊神神像网络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