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洺关北西街财神庙

临洺关西小街财神庙
临洺关小西街财神庙,位于北西街中段道北,原“大众戏院”后。供奉关圣帝君、增福财神、火帝真君三位尊神,故又称“上关下财财神庙”。始创年代无考,乃原广平府域内特有的财神庙,农历正月初八日,为财神庙醮会,俗称“赌博会”。
据康熙年间的《敦社延祀碑记》所载,临洺关城内供奉“关公”的庙宇很多,“惟西小街庙地颇狭隘”,然“而居人参错旋绕。恪恭神明。较他街更甚。”于是,康熙八年岁次乙酉,在新科举人赵愫的倡议下,监生郝金苞、郝士才,以及生员兰士(香覃)、宋如京、刘凤葱、杨端、程方、郝士弘等人的支持下,会首霍云、赵之均、韩钦、赵士昌等人,召集全街善信人士,成立了“庙社”,社员一百多人,每人捐资一千文,供给“演剧进馐之需”,并制定了社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防“人心懈散。或迹干没。遂失立社初意。”至道光四年春三月,本街善人郭文明“将已所典李姓地十六亩。典价京钱二百七十六千文。施与大街十字街口灯棚八亩。本街财神庙八亩。永作诸神香火之资。”其后,北西街另创建“灯山一社”,在清宣统二年仲秋,本街善人薛兆霖“慨然以所典北门外地陆亩。共价京钱一百千文。施入社中。永助为两社香灯之费。”合街社首公同商议,为之立碑致谢。民国时期,每逢正月初八日,北西街的会首们,广发邀请各大戏班,登台演出,其中不乏名家,如“袁世海”“尚小云”“新凤霞”“常香玉”“马金凤”“武红凤”等等;醮会期间有说书嘞、看西洋景嘞、打扇鼓嘞等娱乐活动;特别是南巷子内,有推牌九、搂报的嘞、玩纸牌嘞等等赌博场子,公开在一街两行进行赌博,一赌财气、二赌财运;小西街张某,曾在推牌九时,赌赢四大队一个军官的手枪,拎起就走,后来有人说和,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噱头;财神庙后为“北西街小学”,教员为本街人蒲玉崑,曾有一届学生的毕业照,其背景还看得出财神庙的模样;其后为“临洺关公社配件厂”“北西街大队部”。00000年,本街众善友,重修了“上关下财财神庙”,供奉增福财神、关圣帝君、火帝真君三位尊神,人们虔诚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今将供奉的三位尊神,简述其梗概,望诸君指正:
【一】《三国志》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由于关公为“忠义”的化身,所以历代皇帝都对之褒封不断,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就连道教、儒教、佛教等会道门,皆对关公的忠君爱国之信念,撰写成各种资料而大加宣扬;道教尊之为“关圣帝君”、“文衡帝君”、“协天大帝”、“翔汉大帝”;儒家尊为“武圣”;佛教尊为“迦蓝菩萨”“珈蓝神”“盖天古佛”;宋元时代,关羽就受到国家的崇祀;明洪武间,南京鸡鸣山就创建“关公庙”;永乐元年,朱棣在北平创建“关公庙”;特别是万历四十二年,万历皇帝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后,关公庙风行天下,人们争相祭拜;崇祯三年,封为“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顺治九年,清政府为了笼络汉民族,下旨表彰关羽之忠义,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雍正三年下诏,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自此,关公成为了国家祭祀的主神;由于“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的“挂印封金”故事,人们为了追求祛邪、避灾、祈福等愿望,故而尊拜关公为“武财神”、“义财神”。
【二】“增福财神”又称“增福真君”、“增福相公”,是道教的财神之一。相传北魏孝文帝时期,山东淄博人李诡祖任曲梁令,廉政有德,常以俸禄,布施于民,民以为德。逝世后,百姓为之立祠祭祀。唐高宗武德二年,赐封为“财帛星君”;五代后唐天成元年,封为“神君增福相公”;元代封为“福善平施真君”,百姓称之为“福善平施公”;明太祖时期,依旧制恢复其后唐的封号,从此为“增福财神”的正神。《三教搜神大全》载,“李相公讳诡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裁断阳间冤狱。夜间主判阴间是非。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饭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万历续道藏》记:“增福相公九月十七日生。李相公讳诡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管阳间。央断邦国冤滞不平之事。夜判阴府是非狂错文案。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饮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至后唐明宗朝天成元年。赠为神君增福相公。”明万历时期,曲周人兵部尚书王一鹗在《增福李公祠记略》中说:“祠崇祭祀旧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时殛妖塞横水。心切民隐。贻福孔多。既逝之后。民作庙祭祀之。盖能御大灾。捍大患。固祭祀典之所。适宜祭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则庙之所建也远矣。”此“增福财神”之梗概耳。
【三】“火帝真君”俗称“火神”。一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载,“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与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合称“五氏”。《尚书大传》等著作,燧人氏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一曰“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的尊称,号“神农氏”、“魁隗氏”、“连山氏”;自神农起姜姓部落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炎帝“以火德王天下”。一曰“祝融氏”,名重黎、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担任火正之官;《汉书》载,“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祝融氏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火”开创了中国人用火的文明,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可以看出,“火”对人们的重要性。
总之,创建“上关下财财神庙”,是在暗示人们“取财有道”,当以忠义为首要,日子方能过的红红火火。

(民间供奉上关下财牌位图片)
附录相关碑石原文:
(1)《敦社延祀碑记》:
“关夫子神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凿井取泉。诚心动圣。其理未尝有二。所在庙祀者。牺牲博硕肥脂。果馐精洁。人人争效。骏奔灵感。迄我洺敬裡不一其处。惟西小街庙地颇狭隘。而居人参错旋绕。恪恭神明。较他街更甚。已酉岁爰立一社。共计百有余人。每人各捐赀一千。擢能分掌。子母相生。计所获利。以为演剧进馐之需。迄今六载。存蓄岁增。可以递衍不究。但恐日久无传。人心懈散。或迹干没。遂失立社初意。故勒石志之。期垂永久云。
峕
撰文
碑阴:随会姓名开后
举人:赵愫;监生:郝金苞、郝士才;
生员:兰世(香覃)、宋如京、刘凤葱、杨端、程方、郝遵口、郭口瑞、赵尚礼、兰钟英;
会首:霍云、赵之均、韩钦、赵士昌、马凤口、王家、赵应秀、韩宣、杨宪、赵生彩、王承、张进孝、赵成;
善信:郝庭口、李新国、朱应甲、郝光前、侯应端、兰从心、郭一信、兰铨、郭一明、吴承泰、郝高、杨馨、牛毓祥、宋济瑒、王口生、赵元符、/赵士祚、李化洽、程耀、郝勤修、韩绳愈、郝景福、郭汾、韩珍、郭显友、唐有金、杜承恩、赵恒祚、李进财、兰世法、樊成林、兰世口、/武从政、姚澄、魏国信、周尚文、裴家谟、郭守府、王起云、温知新、窦三庆、王自成、杨昌义、刘紫绶、张尔纯、温保成、兰润、兰世隆、/孔有时、赵希望、林相朝、王登云、郝景命、赵星明、王名举、朱色润、李起周、刘汝弼、王金玉、程诗时、武家成、张如兰、李口明、杨口口、/赵金吉、赵先口、刘进季、石永丰、李士选、武口、刘名逵、兰生口、朱道成、李口武、王得名、李口口、乔保安、王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韩立官、口自成、王玉成、张自成、常进业、马福保。
(2)《施地序》:
“古今来施之一字。盖难言之矣。力不能施者。其势有所不能施。而力能施者。其心有所不欲施。于此。欲求一慷慨乐施者。不亦戛戛乎其难之。吾洺西小街。有善人郭氏。名文明、字正大者。将已所典李姓地十六亩。典价京钱二百七十六千文。施与大街十字街口灯棚八亩。本街财神庙八亩。永作诸神香火之资。公街乐其好义。同为捐金勒石。以垂不朽。夫吾洺大矣。其错壤于洺者。不啻三千余家。而施地者。止此郭氏甚矣。施之一字。盖难言之矣。余昔有咏《大街十字口灯棚》诗一律。因志于此。诗云。此地灯棚峻。灯棚景最幽。银光浮四面。宝炬布重楼。篆楷形非一。笙歌韵自周。来游饶胜境。不必话扬州。
邑人
张本富崇德氏题额。
道光四年春三月下浣榖旦。”
(3)《灯山碑记》:
“语云。有土此有财。殆谓足国用。然也。而敬神明亦然。洺关北西街向有灯山一社。关帝、财神庙一社。每逢年节。灯烛香火用款颇钜。轮流执事者。往往以财不足用。临事而惧焉。适本街有薛公。印兆霖、字雨亭者。素知其故。慨然以所典北门外地陆亩。共价京钱一百千文。施入社中。永助为两社香灯之费。洵善举也。社中人感其好善乐施。爰为代值年之劳焉。於戏。社中有土。虽财用难免不足。然事神实获一助也。因为记。
鸿胪寺序班
邑庠廪膳生
北西街李高明董事
宣统二年仲秋上浣 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