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3日

临洺八蜡庙小纪
临洺八蜡庙,位于北西街西头道北;原北西街队部及北西街中小学校所在地;我儿时的入学处,少年时的成长处,成年的怀念处。
所谓八蜡(音zha.cha),《礼记·郊特性》载,“八蜡以祀四方”。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四方。方有祭也。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所谓八蜡之祭,“每岁建亥之月。田功告成。则合聚八神而报响之。谓之八蜡”。八蜡所祭祀之八种与农业有关之神祇,为除虫捍灾御患之神祇,所以,共祀于八蜡庙;八蜡神的祭祀,始于周代之前的上古时期,称为“八蜡之祭”、“大蜡之礼”、“八蜡祭”;《礼记·郊特性》记载着伊耆氏祭祀八蜡时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无作。丰年若土。岁取千百。”伊耆氏乃上古帝号,或曰“神农氏”,或曰“帝尧”。祭祀时,由天子及各级官员主持仪式,百姓共同参与活动。八蜡之祭,始于上古,盛于汉唐,明清时期,朝廷主持仪式则时行时止,此后,八蜡祭祀便成了民间社火,流传至今。
八蜡之神,各有所表。“先啬”是指先农,即神农氏;“司啬”是农神名,相传尧时,后稷始作稼穑,故尊后稷为农神;“农”指的是田畯,是古代掌管农事的官;“邮表畷”指古代井田间的交界处,皆树有标木;郑玄注:“邮表畷,谓田畯所以督约百姓於井间之处也。”“猫虎”古代以为是有益于农事的神兽,猫吃田鼠,虎逐野猪;“坊”是指堤坝,用来蓄水与障水;“水庸”是指水沟,用于受水与泄水,后指城隍;“昆虫”即螟蝗之属,泛指危害农业的害虫。
八蜡祭庙之祭祀,是临洺抬驾桌之民俗的发祥地之一。据小西街老人们讲,八蜡庙西侧,乃俗称之“西大寺”,学名“兴教寺”,兴建于南北朝时期;八蜡庙始建年代无考,八蜡庙大门坐北朝南开,拾级而上,进入院落,大殿两侧有数通石碑,其中一通大石碑,曾做过小西街学校的乒乓球案子,尚有记忆;正殿为九大间廊檐瓦房,内供奉石雕神像八尊,皆面南而站,一字排列,体型体态,异常雄壮;东西配殿各五间,供奉着历代为农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贤,其神灵牌位约有数百位之多;临洺关八蜡庙,是广平府内著名的八蜡庙,每年农历的六月十六日,为八蜡庙醮日,人们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庆祝风调雨水,五谷丰登。故而,八蜡庙祭祀,亦是临洺关一大盛景。
总之,八蜡祭是古人庆祝四方丰收,而举行的以天子为首祭的历史文化,是“仁之至。义之尽也。”的仁义之礼。明代以后,八蜡神便由八位尊神,演变成殷纣王的二位公子——殷郊、殷洪二位神灵;临洺城的八蜡庙,毁于清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入临洺的那场战役;五十年代末,北西街大队队部由张家迁至此庙东厢房,后北西街中小学校迁入时,庙产已荡然无存矣。
庙产虽然失统,但行善之士依然坦诚虔诚,每逢农历六月十六日,依传统的仪式,举行一场传统的打醮,众善友弃小家之不顾,慷慨应酬而为己任;今岁逢庚子,新冠流行,北西街女善人等,于原八蜡庙大门外之东侧,新辟小间,立牌位,祭神位,树神威。正如伊耆氏祭祀八蜡时的《蜡辞》所祈祷,焚香烧帛,虔诚祭拜,恭送瘟神升天;护佑百姓安居乐业,身康体健。是为小纪耳。
|
去岁发此文至朋友圈,因“观音阁事件”而触动官颜,勒令撤下。今日再逢壬寅夏历六月十六日,八蜡庙醮日,遂将原文修改一番,重登朋友圈,以表寸虔与神!以飨诸位文友,望斧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