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语文顽疾取消大作文现代文阅读宋体教育 |
分类: 教育杂论 |
我对高考语文试卷的深恶痛疾绝非今日始。
一张高考语文试卷便是一座迷宫。这是由一帮享受至高无上制迷特权者精心编造出来的并无多大意义的弯弯绕。不计其数的男孩女孩被无情地投入其中,东冲西突,头破血流。他们绝望地挣扎,恨恨地咒骂,却又不得不苦苦求索。迷宫外,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扼腕长叹,惨死迷宫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罪恶之源就是这该死的高考语文试卷。
虽说省市自主命题早已施行,然而都是一个妈生的,高矮胖瘦差不到哪去,翻开哪个省的都似曾相识。
怨骂高考语文的当然并非我一人,各有各的恨处。相比那些专家高人,我顶多也就属于江湖郎中赤脚医生之流,入不了大方之家的眼。且在这里小声议论几句,说与自家听罢了。
顽疾之一:科技文阅读远离生活
作为实用文章,科技文阅读原本应该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然而有太多的文章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大量专业名词充斥其中,难以理解,更别说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不是为了应试,真不知道有几个学生愿意读它。事实却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生活的周围高科技产品并不少见,为什么就不能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出发,选出真正易懂的文章来呢?
与选材相比,科技文的出题形式更是令人头疼。三道选择题,翻过来覆过去的简直是在玩文字游戏一般。(浙江卷和北京卷等少数省市试卷稍好一些。)虽说对文字的理解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可是过于钻牛角尖,过于似是而非,我感觉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与其说是选出答案,不如说是蒙出答案。
顽疾之二:大阅读文章体裁单一
文学类阅读题通常被称作大阅读,其总分值较大,作为高考试卷上的核心题目,它是语文考查的重点,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也许是受传统命题思想的束缚,也许是受全国卷模式的影响,大阅读一向只是文学作品,非小说即散文。我并非说文学作品不要考,问题是大阅读真的只能是文学作品吗?
高考大阅读选材的确多为名家名作,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是以曲笔立意,以含蓄为美。诗意空灵固然能够给人优美的阅读体验,文人气息固然可以陶冶青年的情操,可是,过分强调会不会显得单一?“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高考命题者是不是应该考虑考虑拓宽学生的视野,将阅读材料引向实用文体?毕竟我们的学生将来并不都是要走文学之路。
顽疾之三:大阅读题目设置过于刁钻
我个人认为,现代文阅读题目的设置是高考语文试卷上最大的败笔,而且是命题大人矢志不渝地追求着的败笔。我们教学生时总是说要强调个性化阅读,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可是看看高考阅读题,有几道是考查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的?别说学生的体验了,连原文作者的体验都给考没了,写文章的人自己都做不好,换作他人会如何?你是高中语文老师,你是大学教授,你是文学巨匠,你来做做看。在这样的题目面前,专家也不专了,作者也不作了,教授也不授了,哈哈,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出题人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他人,将学生硬生生引向文章的某些局部,好端端的一篇美文被肢解得惨不忍睹,犹如将一个女人洗净后切成一块块后问你,就这块是腰而言,请你说说它为什么没有胸那一块上的肉多?原因有几点?我倒是想问问,即便学生在魔鬼式训练之后练就了一套所谓的 “答题技巧”,他的这些技巧与阅读能力究竟有多少关系?他的这些技巧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发挥多少作用?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设题而设题,为了解答而解答,玩魔术一般的游戏,这样的人才选拔标准有多少价值?
顽疾之四:写作题形式内容两不适宜
高考作文题是历来高考后炒得最热的话题。几乎每年高考之后作文题都倍受诟病,有说出题太偏的,有说命题人素养不够的。一句话,出作文题从来就是不落好。
然而我所说的严重问题却与此关系不大。
我是要问,现在的作文模式真的能考查出一个学生的最真实的写作水平吗?学生为了赢得阅卷老师青睐而在方格中一次次点题,一个个亮点,一句句矫情,一声声呻吟,其价值几许?学生费心费力五十分钟拼出的文字,阅卷人一分钟搞定,这短短的六十秒真的能公平判断出优劣吗?虽然我们一再反对无病的呻吟,可是反对无效,这是为什么?错误的考查形式造成错误的导向和结果。
这个延续了多年的错误正在锲而不舍地错误下去。
和很多专家所提倡的提高作文分值的说法相反,我却觉得这种做法是把错误引向错误。
我的改革设想有三:一是将作文题化整为零。取消大作文,分成两至三个小作文,分值总计仍为60分,字数合计八九百字。二是这些小作文的文体可以多样化,文学体裁要考,非文学性的,即实用文体也应该考。譬如可以要求写个说明书、限制内容的书信、对某事件或理由的陈述、事故分析报告、某种计划书、银行存取流程或密码更改方法简介、推销说服策略、辩论提纲等等。三是将化了零的小作文融入阅读题中,不再单设作文题。
我这近乎荒谬的设想不是没有理由。首先,传统作文的阅卷是个大问题,无法让过多的人参与作文阅卷,人手少了又与阅卷时间相矛盾,于是形成每篇六十秒的惯例,而这其实是无法甄别出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这也正是语文老师被边缘化的直接原因之一。小作文则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作文阅卷,因为每篇文字较少,阅读难度降低,可以理性地进行总合分析,给分更趋合理。其次,文学写作一统天下害处太大,与学生日后工作生活相脱节。前文已说,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并非培养文学家,文学写作并非日后唯一应用,多文体任务型写作才是真正实用型写作,这样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能力。第三,整合于阅读题里的写作题才真正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这不光光是形式上的结合,更是思维上的结合。这也有利于学生考场思维的连续性,降低考场脑力劳动的强度。
篇幅所限,不好展开详述,仅列其梗概未必令人信服。然而有一点,我深信眼下的高考语文命题形式有太多的错误,总有一天,高考语文试卷必会迎来一场大革命。只有到那时,才会有更多的人明白,原来以前真的是错了。
至于这场革命何时到来,却是个未知数。我只好默默地为那些身陷语文迷宫中的孩子们祈祷: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仍须努力。
(金色秋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