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
(2011-08-23 11:19:35)
标签:
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黑板报学习园地杂谈 |
分类: 教育杂论 |
我们在讨论学校建设、班级管理的时候常常会涉及一个词语——校园文化建设,而当我们谈论学校办学成果的时候却又时常丢开校园文化而只看学生成绩。这于是似乎在给我们一个暗示,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似乎只能是一种表面形式,这种感觉有点像寻常百姓家里娶媳妇,穿得花枝招展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生孩子。
事实真的如此吗?校园文化建设和应试教育真的是冰火不相容吗?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只意味着墙上挂着的几行大字,楼顶上飘着的几面彩旗呢?
著名作家、诗人高占祥,被誉为中国大陆第一位世界桂冠诗人,他在《论校园文化》里这样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里的一个核心思想便是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就是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大面积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真正落在实处的有价值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不会妨碍其学习成效,相反,会在校园里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校园凝聚力,从而把更多的学生从校外不良交往、从网吧、从游戏厅里拉回来,把他们的人拉回来,更把他们的心拉回来。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可能会远大 于老师的枯燥的、无力的说教。
校园文化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是硬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教学资料等,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工程。这些硬件的建设需要的是政府的投资。精神文化是一种软文化,它包涵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两方面。制度文化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学习生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是校园文化的行为工程,这主要依靠学校领导者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观念文化,主要指师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审美情趣,这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否落实的关键之所在。而这,更多地依赖于班主任营造出具有浓郁氛围的班级文化。
一、办好学习园地
2、宣传生活常识,指导日常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3、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
班级学习园地如果局限于展示优等生的名次之类的的内容势必起不到以上作用。大家不防拓展思路,使其内容丰富多彩。例如为拓展课本内容而开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栏目。让师生都能在其中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书目或篇目,甚至附上自己的阅读心得。让学生更广阔地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了解大千世界丰富的生活;让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提高阅读品味。再如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而开设“我是生活的主人”栏目。让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学习的同时学会生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等具体情况,通过剪报的方式,介绍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生活小窍门、保健常识,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其他如“青春飞扬”、“善待自我”等等。
二、用好黑板报
1、全班学生分组,轮流组织。每个组每次组织时临时推选策划小组、宣传员、绘画员、书写员等。策划小组提前确定主题,设计版面,确定所需文章的篇数、题目、内容、字数等。
2、黑板报全班征稿。每一期黑板报出之前由宣传员出通知,向全班征稿,并倡导原创。
三、开展班级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有主题的班级综合性学习活动,既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班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班主任应当和语文老师合作,认真组织,落实到位。指导学生从活动前准备、活动过程步骤和活动后的总结三方面积极策划。活动前应当有主题的确定、方案的预设、步骤的拟定、标语口号的创作和征集、人员的安排和邀请和会场布置计划等。活动过程应有主持人组织、全员参与。活动后最好能有总结、反思和心得体会的写作等。这一过程班主任应当把关,从主题内容的健康性、活动过程的可行性,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加以修定和指导,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而实效地开展。
以上只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具体方法非常多,如创办班刊、开展剪报活动、橱窗展示与更新等等,不一而足。
班级文化建设落到了实处,校园文化建设才落到了实处。当我们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当作人来培养,而不是当作考试机器加以训练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我们要做的事其实有很多。
(金色秋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