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心理学复习练习资料(7)

(2009-05-14 08:02:15)
标签:

教育

分类: 知识储存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选择

   

    1.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C )。 A、活动 B、交往  C、人际吸引

    2.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C  )。A、电视  B、动作  C、语言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B )。A、师生关系  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 A )。A、友谊  B、同伴 C、同伴团体

    5.为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A、社会测量法  B、观察法

    6.群体团结的基础是(   )。A、群体规范        B、凝聚力        C、心理相容    D、友谊

    7.小学儿童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是(   )。A、不良品行          B、成绩不好       C、容貌差        D、不讲话

    8.对人际吸引影响最大的深层因素是(   )。A、仪表风度         B、交往频率         C、心理品质      D、空间距离

    9.在整个小学儿童期,择友的重要标准是(  A B C D   )。A、敬慕关系        B、直接接触关系     C、接受关系         D 、其他关系

    10.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是(   )。 A、活动           B、交往        C、人际吸引

   11.小学儿童选择同性别同伴的比率达到高峰是在(   )。A、五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六年级

   12.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工作重点是调整( )。A、受欢迎儿童        B、中间型儿童       C、不受欢迎儿童

   

二、判断

   

    1.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同伴关系。(  √)。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其本质也是一种人际交往.(√)

    4.学习行为对小学儿童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具有关键作用 . (√)

    5.班级中的小团体只有消极作用。(╳)

    6.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关心那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帮助他们改变处境.(√)

    7.一个班集体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形成规范。(╳)

    8.青春期以前的儿童,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同伴,在小学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孩找男孩的比率高于女孩找女孩的比率,两者发展的趋势也不一样。(╳)

    9.小学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在高年级形成,一经形成便相对稳定。(╳)

   10.小团体是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它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的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 支持,因此,可以让其自由发展,不加限制。(╳)

    11.教师要调整处境不利儿童的地位,只需对他们进行个体训练和指导就行。(╳)

 

  三、简答题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⑴教师的主导性;⑵学生的全员性;⑶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2.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教育实践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特点。它是儿童社会交往积极性的表现,也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的保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