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九湖小王
九湖小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4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1、圆明园的毁灭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学生朗读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让学生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理解第二段,通过学生朗读,学生能够自然的把本段的四个意思分给四人小组来读,这样的分工就呈现出朗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本学期创意朗读的设计对今后的生本教学很有益处,要保持下来。

第二课时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于文本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知识面较远。因而我在教学伊始就让学生观看汶川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受到初步的感染,接着熟读课文表演有关本次大地震的情景剧,教师激情:“地震带给人类的无疑是巨大的灾难,然而在1994

标签:

情感

9、鲸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鲸》这篇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了,作者紧紧抓住鲸的特点,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四方面内容作以说明,是一篇难得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学习语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科普说明文。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并适时向学生渗透科学素养。既然是语文课堂,教学时就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道来,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

(2009-06-12 08:06)
标签:

教育

分类: 知识储存

第三章        学生

一、名词解释

遗传决定论:认为人性个体的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辐合论:也称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与社会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变化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在遗传决定论这一思想中,有代表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  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3、与皮亚杰的心理学比起来,杜威的儿童发展观在注重儿童作为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是教育情况对儿童发

(2009-06-12 08:05)
标签:

教育

分类: 知识储存

第二章    学校

一、概念解释

学校 : 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制:  是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       学校文化: 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管理: 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二、填空

1、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3、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我国第一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标签:

教育

分类: 知识储存

第十一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 )。A稳定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A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3.儿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是( C )。A成长 B发育 C发展

    4.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D )。

标签:

教育

分类: 知识储存

第九章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选择

   

     1.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 B  )。   A、潜意识  B、自我意识  C、无意识

     2.自我意识的形成要比个性的形成( C )。    A、晚  B、同步 C、早

    3.自我意识的作用可归为一条,那就是( B )。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动力功能

    4、小学生自我意识在

标签:

教育

分类: 知识储存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选择

   

    1.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C )。 A、活动 B、交往  C、人际吸引

    2.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C  )。A、电视  B、动作  C、语言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B )。A、师生关系  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 A )。A、友谊  B、同伴 C、同伴团体

    5.为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A、社会测量法  B、观察法

 

标签:

教育

分类: 知识储存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品德

 

   一、选择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 C )。  A、低年级   B、中年级    C、高年级

    2.小学儿童道德意志发展水平,总的来说属于( A)。            A、初步的     B、较高的    C、相当高的

    3.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 C)。  A、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     B、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稳固联系

    4.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发展,从总体上说(  )。A、知落后于行  B、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