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读诗经(三) 

(2011-05-03 08:14:09)
标签:

微读

微读系列

诗经

文化

分类: 散文

《微读诗经》(41),《北门》里的莫知我艰。“出自北门,忧心殷殷”,不得其志,所以才有这样的忧愁。上级逼迫,家人又不理解,算了吧!“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周先生将其译为“天实在这样安排,说它什么啊!”,将“实在”去掉更好。贫困已经难以忍受了,再加上那些责备的眼神,真让人感到不堪啊。

《微读诗经》(42),《北风》里的携手同行。首句:“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住在北方的人对这种纷纷扬扬的大雪是有切身体验的。《毛诗序》:“《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所以刚才还在牵手漫步,风雪一来,那就赶紧让开吧。士大夫可以用行舍藏,百姓当然更可以。

《微读诗经》(43),《静女》里的美人之贻。“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情态如此可爱,被等的人是多么幸运!“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从野外回来,将采回的荑送给我,奇异又美丽,因为是你的馈赠,更加让人珍惜。《毛诗序》认为诗在讥刺,不如顾颉刚先生痛快:“这是一首情歌”。

《微读诗经》(44),《新台》里的又一贾珍。这首确实是讥刺了。卫宣公觊觎自己的儿媳,触犯了伦理禁区,所以“国人恶之”。第二节最后两句:“燕婉之求,籧篨不殄”,周先生译为“求的安顺夫婿好,嫁个蛤蟆不得了”,辛辣风趣!诗中,除“戚施”外,“籧篨”和“鸿”均被译为蛤蟆,应该译得更确切些。

《微读诗经》(45),《二子乘舟》里的生死兄弟。寿、朔和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朔与母亲预谋,要杀太子而将寿立为储君,所以就计划让人与乘舟于河中,然后将其溺死。寿知道无法阻止他们的行动,于是就执意与同舟,确保其安全。这首诗就是的母亲在儿子出发时写的,结局应该是让她感到欣慰的。

《微读诗经》(46),《柏舟》里的不体谅人。《毛诗序》认为此诗在讲卫世子共伯的妻子,在丈夫死后,被父母强迫着改嫁,自己却誓不相从。而余冠英则认为这是一个少女有了意中人后,不听家人的安排,要为爱痴狂。看起来更像后者。诗中认为母亲像天一样不体谅人,就像《道德经》的第五章所讲,天地不仁。

《微读诗经》(47),《墙有茨》里的不可道也。《毛诗序》:“《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有些事情太过繁杂卑琐,已经让人失去讲述的兴趣了,说出来,也只会让人感到害臊。宫廷本属禁地,却发生了这样离谱的事情。伦理禁区是不可触犯的,有些事情想也不要去想。

《微读诗经》(48),《君子偕老》里的鬒发如云。诗经有时候也是挺没劲,讥来刺去的,一点都不大气。《毛诗序》说这首诗是“刺卫夫人”的,“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不过全诗越往后读,越觉得不像在讽刺,就像司马相如写给汉武帝的《大人赋》,适得其反。

《微读诗经》(49),《桑中》里的云谁之思。《毛诗序》:“《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这个“幽远”可不是境界高深之处,而是指野地,相互偷取妻妾,然后在野地里欢乐。古风也不都是纯朴的,礼乐废弛的年月,狂欢不可避免。

《微读诗经》(50),《鹑之奔奔》里的人之无良。正如周先生所说,这首诗是讽刺卫宣公的。“鹑之奔奔,鹊之彊彊”,紧相追随,是因为你的善良,就像北极星一样,可以为幸福导向。“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这才叫无奈,不如分开,免得被折磨。毕竟不止一个选择,无论什么时候,命运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微读诗经》(51),《定之方中》里的重建家园。《毛诗序》:“《定之方中》,美卫文公也。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悦之,国家殷富焉。”终于不讥刺了,呵呵。“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美好的生活,可以想见。

《微读诗经》(52),《蝃蝀》里的女子有行。《毛诗序》:“蝃蝀,止奔也”,因为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尔雅·释天》:“螮蝀,虹也”,螮通蝃。刑昺疏:“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霓。”《后汉书》中杨赐认为蝃蝀乃“妖邪所生,为不正之象。”本来多么自然,非要加上许多主观。

《微读诗经》(53),《相鼠》里的不死何为。《毛诗序》:“《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另有注释者认为这首诗是“妻谏夫”之作,不会吧,那也太狠了。全诗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从仪表到举止,最后到规范,层层深入。有“礼”的地方,更容易有“理”。

《微读诗经》(54),《干旄》里的何以告之。《毛诗序》:“《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郑笺》:“贤者,时处士也。”处士指古时有才德而隐居的人,这时已经从郊区来到城里,正想着拿什么来告诉那好善的人。第三节的首句:“孑孑干旌,在浚之城”,读起来清严大气。

《微读诗经》(55),《载驰》里的我心则忧。正如《诗三家义集疏》里所言:“君子善其慈惠而远识也。”卫懿公将女儿嫁到了一个又远又小的国家,当自己的国土受到侵略时,女婿家没能来救,而事前,他的女儿已经说出了这种担忧。这无疑是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女子。诗中处处有她的忧愁,这忧愁是非常可贵的。

《微读诗经》(56),《淇奥》里的终不可谖。谖是忘记的意思。这首诗讲人们难以忘记那个人品如玉的君子。《毛诗序》:“《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以礼自防,所以庄严宽大。诗的首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喻示着美盛有序的德行。

《微读诗经》(57),《考槃》里的独寐寤言。周先生将“考槃在涧”译为“快乐成就在涧中”,似不妥。《毛诗序》:“《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尔雅·释诂》:“考,成也。槃,乐也。”朱熹:“考,扣也。槃,器名”,有鼓盆拊缶之味。《古汉语大辞典》解释为成德乐道。

《微读诗经》(58),《硕人》里的美丽如斯。从全诗来看,不像是《诗三家义集疏》里所说的教诲之作,也非《毛诗序》所云:“闵庄姜也”,而可能如方玉润《诗经原始》里认为的:“颂庄姜美而贤也。”看那姣好姿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外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微读诗经》(59),《氓》里的秋以为期。《毛诗序》和《诗三家义集疏》均认为这是弃妇悔恨之作。“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韶华易逝,青春短暂,要慎重选择。“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时再遇到冷落,就会很难过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这就是我所盼?

    《微读诗经》(60),《竹竿》里的远莫致之。第一节是写离家远,不能轻易回去。第二节是写嫁到这里后,想念父母兄弟了。第四节是写这种想念无以排遣,且乘轻舟以消愁吧。关键是第三节,一下子没有了忧愁的踪影,只见“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时间仿佛也静止了,欢快的情态洋溢开来,还有多久到达心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