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秀谭成功那“一刻”?
(2022-06-01 08:13:08)分类: 不伦谭/不秀谭 |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发射不久,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全国沸腾!
人们看着电视直播,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此时此刻,我耳畔似有声音:祝贺他们喜获成功!祝贺他们 飞向“天和”!
我耳畔更有一种声音,在不停地呼之欲出:他们成功的那一刻,好激动,好鼓舞人,震天动地,全国奔走相告!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当时取名为“邱小姐”,是因为我国起初是不喜欢原子弹的,其危害性过于可怖,于是领导人四处奔走宣扬废除核武器,但是无人问津。一位法国科学家寄信给他,告知“只有中国有核武器,才能禁止核武器”。
当时的领导人表示“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但当时中国一穷二白,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无论是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图纸技术资料,还是苏联的在华专家,苏联人坚决统统带离中国。而留给中国的是建设一半和未完全建成的核工厂,苏联走之前还不忘讥讽中国,笑中国离开了外界的帮助,即使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中国顶着巨大的压力研制原子弹,没有原子弹难以在这险峻的国际环境中保护国家安全,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也要“自力更生”!核武器研究院的所有科技人员群情激昂,埋头苦干,他们不知疲倦地做实验,为中华之崛起而鞠躬尽瘁!
中国的原子弹建造之路走得很艰辛,靠的是全国上下一条心,勒紧裤腰带硬着头皮往前走,这一条路上,挥洒了汗水、泪水还有血水。一将功成万骨枯,原子弹的建造又何尝不是那样呢?每一个参与原子弹建造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1964年10月14日这个日子,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日子。
那天罗布泊的天气刚开始并不太好,云层太低从而使能见度不理想。试验场的每个人都严阵以待,他们紧张又期待,在原子弹爆炸的倒计时中,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10、9、8……3、2、1……零点一到,爆炸声响彻云霄,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每个人眼里都散发出喜悦的光芒,终于成功了!所有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国建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弹!
在原子弹首爆成功后仅3年,中国第一颗氢弹首爆成功,而中间的时间间隔甚至比美苏要更短,这也证明了当时中国虽然条件艰苦,但其他大国能做到的事,中国一样能做到,并且能做得更好。原子弹与氢弹的成功,让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核威胁,这也为今后中国能大胆进行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由此再说神舟十二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2021年4月,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船箭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月报道,根据规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成为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6月15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直到今天发射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外航天员能够一起遨游“天宫”。
时隔五年,神舟再出征。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七次叩响浩瀚宇宙的大门。自2003年首次实施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以来,18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的不断跨越。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员们飞天逐梦的勇敢与执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这说明,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不论是谁,人生中没有能够随随便便的获得成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未来无望的事,大胆的尝试往往能成功”。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义无反顾的去战胜它。
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定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灿烂辉煌。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