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鸡仔和谷子
读到一则故事:一个人到田里去铲地,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只野鸡带着一群野鸡仔,便拣起一块石头打了过去。
一只小鸡仔应声倒下,这个人急忙跑过去,可那不是鸡仔,竟然是一锭20两的银子。
他高兴极了,扔下锄头拣起银子就往家跑,却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摔坏了,从此他不但不能下地,而且还要请医生看病。
当他把20两银子花光后,他的腿也治好了。
不过,他的田地却“撂荒”了,以后吃什么却无着落。
这个故事可能是告诉我们:应该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应该拿。
可是再细想想,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扔下锄头拣银子看似失小得大,实际上恰恰相反是占小便宜而失大利——摔坏腿,荒了地。
这样因讨便宜而失大利的苟且之事,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如有的人见小孩打工能赚钱,便让其弃学;有的人见木材能赚钱,便滥砍森林……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他们似乎是见了西瓜丢芝麻,可最后自认为的西瓜没抱着反而连芝麻也没有了。
他们不想想:石头怎么会成银锭呢?
再往大处想想,比如我们的华夏,现在已经是“第二经济大国”,“外汇黄金储备世界第一”,可谓“金锭”在握。
但是,环视一下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如果用这些钱消除污染和治理环境,那么这些钱够用吗?
再审视一下卖土地、卖水域、卖山林等等,这些“不可再生资源”都卖光了,我们的子孙今后吃什么?
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中说:“古时昏庸的君王宰相,正是因为对利益的盲目追求,竭泽而渔,从而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衰败乃至灭亡。”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这看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历史的教训不可忘!
在银子、鸡仔、谷子面前,有人最看重银子,最贱谷子,殊不知谷子比鸡仔、银子更重要。人的生存如此,国的生存又何尝不是这样?
(原载2021年5月17日《首都文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