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秀谭·人瓜对话:甜蜜的烦恼
(2022-04-11 06:08: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不伦谭/不秀谭 |
西瓜叔叔说,“人们一提起西瓜,就知它是夏季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西瓜伯伯说,“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
西瓜问,“那另一种说法呢?”
西瓜伯伯接着说,“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西瓜叔叔归纳道,“从非洲传来的珍稀贡品,到为皇家阶级喜爱的上等果品,再到如今扎根华夏沃土,培育出众多良种,服务于广大人民。”
瓜摊老板不高兴了,“你在吆喝什么哟?西瓜太甜也有烦恼!你不知道吧?近日上海有一位阿姨,在菜场到我这里买西瓜。说西瓜有问题,太甜了,像有糖精放在里面一样。”
瓜农道,“你怎么不解释呢?”
“我一番解释之后,发现并没有起到作用,”瓜推老板有点怒道,“阿姨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无奈之下,我就让阿姨拿着西瓜去检测,要是西瓜真的有问题,就可以退款。”
西瓜说,“哪知那阿姨不愿意,也发火并称:‘我为了个西瓜会检测吗?’随后便报警。”
西瓜伯伯接过话茬,“双方协商调解中,摊主还是明确拒绝了大妈的退瓜要求。首先是西瓜太甜,这样的理由站不住脚。其次西瓜已经打开吃过了,会影响二次销售,要是退回来,就只能自己扔了。”
西瓜叔叔也打圆场,“在现场,可以看出水果摊摆着很多的西瓜,看着非常新鲜,不像被注射过的一样,要是真的怀疑瓜里面注射了东西,也可以在西瓜上找一下针孔,不能就这么无凭无据去索赔。”
这时,西瓜实事求是地说,“在此之前,有专家做过类似实验,在马上成熟的瓜里面注射糖水,几天下来摘瓜打开,瓜瓤早已经腐烂酸臭。”
这下引起了瓜们甜蜜的烦恼,它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叽叽喳喳,有的发言,有的发泄。
西瓜甲说,“那怎么甜才合适?”
西瓜丁不说则已,一说就一鸣惊人,“只要诚信经营,什么也不怕!”
西瓜丙叹气道,“我长得太甜也有错吗?真的很苦涩!”
西瓜丁开玩笑说,“甜过人们的初恋?!”
憨笑的西瓜丙,“你们还开玩笑,这个锅我不背!最冤枉的实属我们西瓜兄弟!”
西瓜丁快哭了,“做人难,做个瓜没想到也难”。
西瓜甲说了句“我们本无错,都是太甜惹的祸”而动怒,接着说“谁替超甜的我维权,凭良心种的甜是好事”。
西瓜乙似乎要动手了,“我躺着也中枪!”
西瓜们一窝蜂,叫着,嚷着,“哎呀哎,?做瓜难,做不甜的难,做甜的瓜更难”,瓜们议来议去,惊动了身边人。
老板说,“我太难了,不甜也投诉,甜也投诉,任何事情出未后,都应找专业的部门去捡查,检测部门应出检查报告,让公众知道事情的真象,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紧接着,老板又说,“这个‘太甜了’是个主观性很强的判断。用一个主观的判断要求生鲜退货退款也有点过于勉强了吧,而且西瓜这种水果本身也不具备注射甜味物质以增加甜度的现实必要。”
站在旁边的农技员说,“我也吃过这种像有糖的,可能是因为品种,口感沙沙的好吃,吃完也没感觉出是吃到糖了,应该就是品种好。”
“作为农科院人员,”农技员B接着说,“最常做的事就是向身边人辟谣,所谓打糖精的西瓜都是谣言,向普通民众科普辟谣的道路任重道远。”
农技员c道,“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已经辟谣多年了。无力吐槽。只是告诉大家,给瓜果施点钾肥(农村人烧的灶灰)、打点叶面肥,改善瓜果品质是非常正常的农业种植技术。”
农技员A说,“西瓜根本不用注射什么甜蜜素,甜是西瓜的特性。如果真的注射了,细菌会很快进入西瓜内部,那么高的糖分,细菌繁殖的特别快,半天就坏了!”
“种瓜的产地雨水少或者种在坡地都会很甜”,农技员c说道,“看西瓜是哪个品种,有的比较甜,有的较淡点吧。”
瓜农听了,高声说,“辛苦的人民警察,上树救猫,下井找狗,风吹日晒追小偷,上网不忘防诈骗。来,坐下歇歇,吃个西瓜,包甜的。”
警察一字一顿说,“先向西瓜道个歉!”
话锋一转,警察又说,“可以看出,当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平时也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说明食品安全引发大众普遍关注,关心。”
这时,围观的群众一人插话,“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我是不会放过这么甜的西瓜的。面对西瓜,既表示想吃,又相信科学,积累生活常识!”
又有一群众说,“自然甜,品种好,吃瓜群众表示很爱吃!”
群众一齐高呼:”是我们的生活太甜了!”
(原载2021年5月18日“上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