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微课脚本

(2020-08-16 16:37:47)
分类: 教育教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微课脚本
第一课时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古诗二首》。古诗二首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一、学习目标。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村居》。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村居》所描绘的春天美景。
一、了解作者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高鼎,清代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人,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二、学习生字
这首诗要求同学们会认会读“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等3个字。
会认读的字要记清字形,读准字音,能够口头组词。
莺:黄莺的莺,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个秃宝盖,下边是个鸟。
拂:意思是轻轻擦过或者掸去。如吹拂,拂过,拂去衣服上的尘土,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带有生气的甩动,如拂袖而去。
在这首古诗里指柳枝轻轻擦过堤岸的意思
堤: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注意和“提”区分开。
柳:柳树,树木的一种,所以是木字旁。
醉:左边是申猴酉鸡的酉,右边是个卒。酉表示喝酒的酒,卒表示到了极致,喝酒到了极致就是醉了。
下面这几个字是要求会写的生字。
诗: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右边的横画上下短,中间长。
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右边的寸稍高一点,注意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
童: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扁下长。第五笔的横要写的长一点,托住上边盖住下边。里字的竖要与第一笔的点对齐,在整个字的中间,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写在竖中线上。
同学们在写这几个字时写要注意间架结构,写对笔顺,写准笔画。
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第一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散学”指的是放学。“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纸鸢”指的是风筝。这两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这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儿童放风筝的场面。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是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四、朗读
《村居》这首诗语言较为明快,朗读时可读得轻快、流畅,体现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可在每句诗的第四个字后稍作停顿。注意读好韵脚“天、烟、鸢”。
村 居
草长莺飞 / 二月天,拂堤杨柳 / 醉春烟。
儿童散学 / 归来早,忙趁东风 / 放纸鸢。
五、课后作业:学完这首诗,同学们要完成以下几项作业。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搜集几首像这样描写春景的古诗。
3、在田字格里把要求会写的字多写几遍。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二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村居》,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咏柳》。
咏,是用诗词的形式描写某种事物。歌颂、赞美的意思。如咏柳,咏鹅,咏梅等。咏柳,就是歌颂赞美柳树。
一、了解作者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字季真,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同学们会认会读“咏、绦”等6个生字,会写“碧、妆”等5个字。
这几个字要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能够口头组词。
 (ppt出示)
咏:是个形声字,左边是个口,表示诗人用口吟诵来赞美柳树,右边的“永”是它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如咏叹,咏唱,咏怀等。
丝,蚕吐出的,人类在造字之初用两小把蚕丝扭在一起的形状来表示,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简化成了用撇折表示蚕丝打的结,下面的横,表示蚕丝散开的部分。组词,蚕丝,丝绸。
绦:左边绞丝旁,右边“条”。一般指用丝绸做的带子,所以它的部首是绞丝旁。
裁:裁剪,裁缝。都是与衣服有关系,因此在它的左下角是个“衣”。与它相近的有“栽、载”,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会写的字有8个:(PPT出示)
碧:上下结构,上下比例接近,宽窄相似。上半部分的王字旁和白写的时候要紧凑些。
妆: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笔顺:竖,点,提,撇点,撇,横。“女”的第一笔撇部分要写到横中线下面再开始点,第三笔横要写长些。
绿: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右边略高。绞丝旁第三笔是提。右下角注意不是水,笔顺为:竖钩,点,提,撇,捺。
丝:上半部分左右一致,最后一笔横要长并且要平、直,托住上面。
剪:上下结构,上面是前面的前,下面是刀。上半部分第一二笔要写的短小,第三笔要写的平直,下面要写的紧凑点,不要写太长。下半部分的刀要写的稍稍舒展点,能够托起上面的前字。
三、理解诗意。
下面我们来看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诗的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
“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匀称的美。“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人自问自答,似:好像。原来是二月春风,它犹如一把剪刀裁出绿色的丝带。”这一问一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将诗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
四、朗读
这首咏物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以及自问自答的形式,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因此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春的活力和美好。
下面跟老师一起朗读。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五、课后作业:
学完这首诗,同学们要完成以下几个作业。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搜集几首像这样描写春景的古诗。
3、在田字格里把要求会写的字多写几遍。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