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2020-04-07 07:43:31)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丰润区南关小学 曹峰丽
教学背景:
“快乐读书吧”栏目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把课外阅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将课外阅读真正纳入到课堂教学。
栏目设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打开学生阅读的视野,让学生习得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常的快乐读书吧,都是教师在教学完本单元课文时,开始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教师利用阅读指导课,选取一些篇目或片段,通过选取有趣的情节、插图、题目、人物特点来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或设置问题让学生预测、猜想从而产生阅读期待,进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课下读书。但是这样的课外阅读往往一部分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经常半途而废;而另一部分参与的学生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只停留在表面化的了解故事内容,不能进行深度的阅读和思考。课外阅读任务并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就成了一纸空谈。究其原因一是活动没有任务驱动;二是没有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三是缺少阅读方法指导的跟进。
根据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的编排特点:一、二年级教材,注重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到三年级开始具体到读某本书。在三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是继续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有目标的阅读,学习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综上所述,三年级下册我们将依托快乐读书吧开展整本书的阅读实践活动。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读书活动主题: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这3本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时间安排:4-5周
课时安排:每周一次阅读指导
主题读书实践活动分为四个阶段:1.读前推荐与指导;2.读中激励持续阅读;3.读后成果交流展示;4.评价与总结。这个活动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但是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读前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要求。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作好指导和监督。成果交流阶段要组织切合学生实际的展示活动,把阅读活动引向深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第一阶段:推荐与指导
三年级的学生是具体阅读整本书的开始,虽然有了一些阅读经验,但在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上还是要继续加以指导。
1、把课文学习与阅读指导结合起来,推荐书目,激发阅读兴趣。
本单元以为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四则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出示相关图片,说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引出这三本书。教师可以适当从这三本书中挑选有特色的篇目,如《狐狸和葡萄》、《狮子和狐狸》等,组织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跟着课文学习寓言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与文本教学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懂寓言故事的方法。首先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然后联系故事中事物特点,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再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要经历“从故事到道理,由道理到生活”的读寓言的过程,总结出读寓言的方法。
3、熟悉书籍体例。三本书都为寓言故事集,每本书都分了组,每组前都有阅读指导。三年级的学生是整本书阅读的起始阶段,要加强方法的指导。读这几本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阅读指导。可以选择一个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按照要求做一做,通过示例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阅读指导。此外,三本书都是寓言故事,可以带领学生去发现每本书的特别之处,如题目、内容、体裁等方面。
建议:开学初就准备好三本书,以便教学时可以随时使用。
4、分组制定阅读计划。
整本书不同于一篇文章,很考验学生的耐力,很多学生缺乏计划性,突击性阅读,前紧后松型阅读、漫无目的型,非常常见。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是有效阅读整本书的前提和保障。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若干组,制定小组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要包括阅读时间,阅读进度,小组交流时间、地点、交流内容和交流方式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阅读时间和进度。阅读的三本寓言集内容比较多,阅读量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书本的页数制定符合自己的每日阅读时长。计划制定好后,可以先试行一到两天,看看能不能实行,然后作出调整,一定要保证计划的实用性。
第二阶段:读中指导
而读书计划一旦确定下来,一定要按计划执行,小组人员要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教师要随时检查各小组的读书进度。
1、做好阅读记录。
阅读记录卡可以帮助学生留下阅读痕迹,记录阅读过程。记录卡的设计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阅读记录卡上要包含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感受和精彩词句摘抄等内容。阅读记录卡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通过任务驱动来督促学生将阅读进行下去。
2、适时检查阅读进展情况。
三年级学生年龄还小,阅读持久性差,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利用小组优势,由小组长每周汇报阅读进展情况,同时整理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对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由学生交流,然后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顺利的读下去。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
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因此,从阅读活动开始,就要在阅读计划中制定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寓言故事短小,有趣,展示方式可以丰富一些。也可以分小组个性展示和全班共同参与两种形式来进行。
1、读书记录卡展示。阅读记录卡贯穿了阅读活动的始终,每个学生都积累了很多,可以举办优秀阅读记录卡展示,可以全班同学参与,也可以由小组推荐。在展示与交流中取长补短,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2、个性展示。很多寓言故事内容有趣,幽默,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采用讲故事、课本剧、手抄版、寓言配图、读后感等方式来展示读书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服装,设计展示流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哪种方式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以兴趣培养为主。这个过程,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方式加以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准备过程,对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成果展示的过程是对寓言故事的深度理解,也是对快乐读书的体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感受到这种快乐。
3、制作腰封。
图书腰封是缠在书皮或书籍下缘的带状印刷品,它将形制、图形、色彩、文案等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具有广告的功能。在图书销售时,腰封将图书中最重要的信息与读者进行沟通,同时吸引读者眼球,增强第一印象,达到图书促销的作用。一个好的腰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和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获奖图书的腰封,学生也可以自己去搜集一些好的腰封。这个活动可以全班参与,也可以团队参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可以为三本书设计,也可以选择其中一本设计。因为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建议还是以小组设计为好。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整本书的特点,因此,一定要等到学生读完整本书之后,必须是对整本书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进行,才能利用腰封的设计对整本书的阅读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腰封的设计只要能体现出学生对寓言集的理解就可以,不必做过多设计方面的要求,因为我们是读书活动,而不是美术设计。
这样丰富、立体、多元的成果展示形式,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表达他们读书的收获,探究的收获,孩子们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完成了读书的任务,感受了读书的乐趣,会特别有成就感,使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更愿意去表达和获得同伴的认同。
第四阶段:评价与总结
一次好的读书活动一定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好的评价机制能够促使读书活动的良性循环,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评价可以通过可以填写读书自我评价表来进行。读书评价表包含三个版块:一个是互评版块,包含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等;一个是读书成果版块,包含在读书活动和成果交流中获得的荣誉等;一个是自我反思版块,学生可以写一写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今后在读书应当如何去做等。
填写评价内容时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通过读书成果交流展示,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阅读上“做得怎样”:二是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的评价,包括“阅读方式”、“阅读策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通过评价,肯定学生们取得的进步,明确存在的不足,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这种评价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互相学习借鉴,对自己的读书提出调整和改进的方法。
对读书成果展示的评价,可以多设立一些奖项,如综合奖和各种单项奖。 比如“优秀表演奖”“优秀腰封奖”“讲故事小能手” “读书小明星”等等。并请获奖者谈谈体会,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以后的阅读活动积累经验和方法。
整个活动中的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都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从而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本次活动是一个主题读书的实践活动,是引领学生在一个“主题”下去读书去学习去思考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但阅读了大量的寓言故事,还明白了许多道理,学会了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