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舅舅——著名学者沈敏特

标签:
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商战杂谈 |
分类: 归·去·来 |
文/陈思进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我呱呱坠地降临到了这个世界。
不幸的是在出生之前,我的父母已经离异,父亲在党内争斗战败之后便杳无音讯,而母亲在上海生下我一个月之后,便支援大西北建设返回西安,并独自养育我哥哥。于是,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的父母缺位,成了我人生成长路上最大的遗憾!
然而不幸中的大幸是,我被外公外婆收留在身边,虽说在北京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外公,也被错打成“右派”,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不过,在上海的大家庭里,我依然得到了来自老阿太(曾外祖母)、外公(外婆每年都会带着我去北京和他待一段日子)外婆、姨公姨婆、舅公、小阿姨和姨父,以及舅舅沈敏特等亲人们的特殊关爱。
他们对我生活上的关怀,自不待言。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家里订了两瓶牛奶,一瓶是老阿太的,另外一瓶是我的,连舅舅都得靠边站。我印象特别深刻,每当揭开牛奶瓶盖,牛奶上浮一层膜以及下面那层厚厚的奶油(不知为何,现在的牛奶里没有了),吃进嘴里味道清甜,满满一口奶香浓郁,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我健健康康、更长得白白胖胖,每当外婆带我上街,就连陌生人都会凑上前来,忍不住摸着我圆圆的脸喜笑颜开:“这小人忒讨人欢喜了,伊(他)吃了啥好物事(好东西),长得噶(这么)胖啦?”
每逢此时,我外婆总会一口京腔“凡尔赛”(当下流行语)地回复说:“没吃什么,就只有清水冬瓜汤而已呀!”
现在回想起来,我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哪儿是清水冬瓜汤这么简单。都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三到六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教育一旦过期,就会成为孩子的终身遗憾,无论是爱还是教育都一样,童年时期父母的缺位,就是孩子不幸的开始,这是谁都躲不过的定律。
不过,我自忖自己很幸运。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外公外婆谆谆教诲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舅舅沈敏特更是身体力行,以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励着我。
我舅舅是山东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分配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编辑(当年,国家级媒体是知识分子的众望所归之处)。那个阶段,恰巧是我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每每听外婆聊起舅舅来,言语中全是骄傲。因此,舅舅便自然而然成了我心中的榜样,心里暗暗立下誓言,要像舅舅那样好好读书,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因此,即便在“停课闹革命”,全国上下猛烈批判“智育第一”、“分数挂帅”和“白专道路”,学校停课教学秩序一片混乱,后来更发展成“读书越多越反动”的时候,我依然隔三岔五去到上海福州路旧书店淘书,将全部零用钱把历史、语文、数理化、甚至英语图书买回家自学。
文革后不久,舅舅就在安徽大学晋升为当时全省(甚至全国)最年轻的教授,这在80年代,就和现在的偶像明星一样受到追捧。当我外婆得知这一好消息,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岁。我也不甘落后,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自学成才考上了大学。
舅舅作为一名享有盛誉的大学教授,受他教诲的学生遍布海内外,真是桃李满天下!而我在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也没有停止学习,几年后甚至加入了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波留学大潮,去到美国继续升造。
几十年来,舅舅出版了评论集《春闹集》、《爱情题材的历史性突破——论〈伤逝〉中爱情悲剧的根源》、《民族心理结构大调整的报告——论近期中国文学的一种趋势》,以及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等著作,以及无数篇文章,成为杰出的文学评论家。
舅舅的学业高度和文学成就,一直是我心里的标杆。我也利用学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把历年阅读过的英美作家的小说,像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流浪儿》……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被盗的信》的作品等,先后翻译成中文寄给舅舅,在他的帮助下刊登在许多文学杂志上,并获得了好评。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上从事简单生产加工和贸易的第一批人,以简单的市场经济而获得的经济收入快速增长,但是公有制体制下的国家工作人员,他们的收入无法得到显著改善,于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不满言论流传开来,形成体脑倒挂现象,人们纷纷争当万元户,读书无用论再一次横行中国大地。
是坚守梦想立志成才,保持清醒的头脑?还是随波逐流,放弃独立的人格?我选择了坚守梦想。虽以托福和GRE高分的成绩,远赴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活,进入华尔街投行;而在经过911的生死劫难,最终也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圆了从小的梦想并小有成绩。
(思进注:下面这段请舅舅补上:
在创作之路,舅舅一直关注着,并在每个节点,给出评论指点:
1、早在最初创作出《闯荡北美》之后,就试图进行电视剧改编(附上“《闯荡北美》编剧构思”、“《闯荡北美》编剧随笔”);
2、给我和小玲多本书写序言,专业精准的背书(如《华尔街金融真相》序言《捅开华尔街的“马蜂窝”》、人生与明明白白----评《华尔街这些事》等);
3、2009年,用《一个文艺创作规律的启示》(附上)对我们最初几年的写作做了系统性的小结,这是最专业的认可,并给了我们继续创作的信心……)
在此,对我舅舅说一声:感谢!
(补充:最近,老骥伏枥,给央视领导写信,毛遂自荐当春晚导演……)
最后,以我舅舅几年前在接受凤凰江苏专访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如今有两种学习方法,一种叫跟随式学习方法,就是追随已有的知识和高度。另一种是超越式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目的是要超越现有的知识,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两种不同的人。人类的发展应该是按第二种思想方法来培养人,因为人类必须一代超过一代,不超越怎么行呢?
2020年12月14日初稿写于多伦多安大略湖边
2021年04月14日修改稿写于多伦多安大略湖边
明(08月28日周日)晚9点,在我的快手直播间(陈思进),将邀请中资海派董事长、酷爱阅读投资人黄河先生,从“人生发财靠康波,如何顺周期抓机遇?”切入,谈几个当下的热点话题,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