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商战杂谈 |
分类: 大国粮食 |
(思进注:近日,因俄乌冲突,能源问题几乎每天刷屏,各类分析更是众说纷纭,注意到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好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恰好在近10年前由我策划,和庞忠甲先生合著的《能源超限战》(2016年06月01日出版)分析了能源问题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结论点出:“人与动物的差别不在于对工具的利用,更在于对能源的利用。一直以来,能源危机之说虚虚实实。石油和矿物燃料告罄有日,而新能源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却使得当代能源危机成为一个伪命题”……现在看来毫不过时,那就从07月06日开始,特选摘其中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石油巨头,叱咤风云:石油大鳄是怎样炼成的?
(接上)1870年,刚过30岁的洛克菲勒合伙建立了俄亥俄标准石油(Standard Oil Company),资本额为100万美元。公司取名标榜出产的石油是顾客可以信赖的“符合标准的产品”。当时出售的煤油质量差别很大,如果煤油中含有过多易燃的汽油或石脑油,购买者点燃时很容易发生致命的爆炸。
当时克利夫兰(思进注:我32前刚到美国留学时的城市)有50多家炼油厂,整个炼油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导致经营条件恶化。到1871年,炼油业处于恐慌之中,多数炼油商在赔钱;就连洛克菲勒这个实力强大的公司,也感到担心。在这个令人焦虑的时刻,洛克菲勒产生了一个垄断石油产业链的下游工业的新潮想法:将几乎所有炼油业合并成一个巨大的联合体。
“应该做点什么事来挽救这一行当,”他后来说。一个实际的联合体可以做到单凭合伙或联系做不到的事情:清除过剩生产能力,压制漫无边际的价格波动,从而挽救这一行业。实际上开启炼油产业化的时代。
洛克菲勒大胆的作战计划的目标,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他的控制之下,结束“没有任何好处的相互残杀政策”和“使石油生意变得安全和有利可图”。洛克菲勒既是战略家又是最高指挥官,指挥着他的部下隐蔽而又迅速地行动,精确地实施计划。他的兄弟威廉用“要战争还是要和平”来概括此时与其他炼油商的关系。
新公司成立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兼并其他企业,它给漫无节制的宾夕法尼亚石油狂热产生的混乱带来秩序。但是洛克菲勒的也就在这一段时间背上了恶名,他被指控使用各种卑劣的手段胁迫其他公司的老板接受他的购并条件,有人甚至把这一时期称为“克利夫兰大屠杀”。
就在19世纪70年代末期,标准石油确定统治地位的时候,遇到了未曾料及的挑战。宾夕法尼亚的生产商作出最后努力,用一个大胆的尝试——世界上第一次试验长途管道输油——来挣脱标准石油令人窒息的禁锢。这次名为“潮水管线”的计划无先例可循。石油将从油区向东行进110多英里,同宾夕法尼亚铁路会合。建造过程以声东击西的办法迅速进行,为了让美孚公司弄不清实际路线,还派出了假勘测队。尽管有人怀疑管道能否成功,然而到1879年5月,石油在管道中流动了。这一重大技术革新开创了石油史的一个新阶段。管道将成为同铁路争夺远距离运输的主要对手。
“潮水管线”的成功及其在运输方面带来的变革使洛克菲勒猝不及防,意味着它对石油业的控制再度面临挑战。生产商现在可以绕过标准公司了。标准立即行动,在短期内修建了从油区到克利夫兰、纽约、费城和布法罗的四条长途管线。不到两年,标准还成了潮水本身的股东,几乎控制了进出油区的每一寸管道,保证了炼油业的集中经营,将石油工业一体化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然而“标准石油”还没有进入这一行业的一个关键部分——原油生产。这一领域风险太大,太反复无常,投机性太强。谁知道什么时候哪口井会枯掉?最好让生产商承担那种风险,自己把力量集中在可以合理组织和管理的部分——炼油、运输和推销。
洛克菲勒曾经极端厌恶石油生产商。他们是群投机者,为人不可靠,行为像贪婪的淘金者。但是,随着一批油井开始枯竭,其他地区不断涌现新油井,洛克菲勒作出了他最后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直接进入石油生产领域,标准得以大规模控制自己的原料,并且在石油生产方面运用合理经营原则,实现供应和存货与市场需求平衡,在相当程度上不受石油市场波动以及“淘金营地”混乱的影响。这正是洛克菲勒非常希望地继续前进的方向。
洛克菲勒对于可以收买的租借权,他干脆命令“尽我们所能买下”。到1891年,几年前还几乎完全置身于生产领域之外的标准产油量已经占到美国原油总产量的1/4。
一项指导思想构成洛克菲勒营营活动的基础:他相信石油,他的这一信念从未动摇过。原油价格下跌不会使他焦虑,而是提供了买进的时机。他在1884年下达指示:“希望原油再度下跌……我们执行委员会将不因任何统计和消息而停止买进。我们不要像有些人那样在市场落入谷底时失去信心。过后他又补充说:“如果我们不买进肯定会犯大错误。”
洛克菲勒看到,随着他的石油帝国的不断发展,因本身庞大而导致的难以控制的风险性也越来越大。
一天,洛克菲勒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他感到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就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以高达500美元的月薪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
多德受聘后,千方百计为洛克菲勒的公司寻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在仔细研读《英国法》中的信托制度时,突然产生出灵感,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
托拉斯是从英国信托制度发展出来的一种垄断组织概念。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是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这种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尔”,即那种各自独立的企业,为了掌握市场而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结成联合战线的方式,具有更强的垄断性。(待续)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