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蠡的秘诀叫放弃

(2011-03-21 10:51:37)
标签:

杂谈

  曾助越王勾践击败吴王夫差而名闻天下的范蠡,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的偶像。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蠡该做的都做了,能做的都做成了。令人叹绝的是,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断定”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于是挂印而去,泛舟西湖,跑到山东当商人去了。后竟至富可敌国,被尊为商圣。而不听劝告,贪恋功名的文种却被越王赐死。

  史上助君王平天下的谋臣不少,但是大多“飞鸟尽,良弓藏。”像范蠡这样可以功成身退的不多。而辞官后又另起炉灶,做生意成为大富豪的就更少。即便鼻祖姜子牙或者近代倍受推崇的曾国藩也不可望其项背。

  仔细分析范蠡的成功轨迹,发现他有一个秘诀叫“放弃”。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西施,古今之大美女也。范蠡把她从民间找来,自己可没留着享用。也没让勾践纳为妃子,而是把这么一个绝顶美貌的女子送给了敌人夫差。最后间接导致吴国灭亡。而深入虎穴的美女西施却据说被勾践的老婆在战后秘密杀死,沉尸江中。昔日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把国都丢了。范蠡为了做成“国家大事”,放弃美人西施似乎毫不犹豫。当然也有传说,范蠡是带着西施泛舟西湖的。若果如此,范蠡能把心爱的女人先送给敌人享用,其用心之深实不可测。

  功名利禄,天下人梦寐以求的事儿。灭掉吴国后,范蠡乃越国大功臣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权势怎么也是总理级别啊,可他见势不妙,丢下官说跑就跑,一点不拖泥带水。“放弃”得何等潇洒,逃顶功夫令人惊叹。

  富贵荣华,天下熙熙不都是为了钱么。范蠡在陶地,自称陶朱公。凭他的聪明才智,采用人弃我取的策略,没多久就富可敌国。但是他“三散其财”把自己的钱三次白送给邻里好友了,钱散出去后自己再赚,几乎视金钱为粪土,这种放弃真叫爽快。即便号称过世后要把资产都捐了的巴菲特,在有生之年不舍得把钱财先散了,从放弃金钱的境界上来说,范蠡可算登峰造极。

  生命可贵,没有人会轻易放弃,更何况自己的儿子。范蠡,他却能够放弃自己儿子的性命。话说范蠡晚年,他二儿子在老家楚国犯了命案,打入死牢。范蠡想派三儿子带上黄金千镒,去行贿老友庄生。可大儿子寻死觅活的不干,非得去。范蠡无奈,只好派大儿子去。又亲笔写了书信交给大儿临行叮咛:到楚国就把书信和黄金千镒送给为父的好友庄生。他如何办你千万别过问,听明白了!但大儿子去了不久,即传来了小儿子被楚国人砍头的消息.

  原来,大儿子来到楚国后,在一小胡同里找到庄生的陋室,然后遵父命将书信和金子交给了庄生,庄生说:“你赶快回去,待人放了也不要声张”。大儿子却不放心,决定在京城等待消息.

  那庄生是参加策划制订国事政策的人,对国君有很大的影响力。对老友托付的大事自然尽心尽力去办,想把事情办妥后即把黄金返还;不能叫老范小看。庄生于是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对楚王说:天上将出现扫帚星,会对楚国不利。楚王迷信,忙问,怎么办?庄生说只有德政能解,楚王立下特赦令,关在牢里的犯人都放了当然也包括死刑犯.

  消息传到在京城打探消息的大儿子耳朵中,他想,是大王发的特赦令救的弟弟,庄生在这事上并没有出力,那么,把钱给庄生,不是白白便宜他了吗?于是,范大公子跑去找庄生要回送出的黄金千镒。理由是国君已下特赦令了,没你庄生嘛事。庄生觉得受了小儿的愚弄;便和楚国君说:我听说国君这么快下特赦令是因大王的左右受了贿赂,为救天下巨富陶朱公的儿子原因。楚王大怒,立马处死范二公子。

  听到这个消息后,范蠡家人失声痛哭,而范蠡却只是苦笑说(注意,范蠡竟然笑了):我早已料定这样的结果了。大儿子如果去,必加快害死弟弟。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我们家还很贫穷,他自小受苦,知道财物来之不易,必舍不得花钱;而小儿子一出生就荣华富贵,没有受过一天苦,视金钱如粪土,这样的事,就需要这样的人啊。

  读史每到这里,总觉莫名惊悚。杀人偿命,范二公子本当抵命。但父母总不能见死不救,于是范蠡出千金救子。但老大又出来裹乱。范蠡当然料事如神,早就断定大儿子去救人注定失败,但却还是让大儿子去了。这是什么思维逻辑和哲学境界?这种顺应宿命的放弃又是来自于对人生怎样的参悟呢。

  据传,范蠡是老子的学生。老子说:无为而治。范蠡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的功力恐怕真是得到老子的真传,勘破了阴阳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