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盖的”城中村”
(2011-03-28 11:35:31)
标签:
杂谈 |
前些日子,宋丹丹发表微博,向潘石屹发问:“长安街南边那么好的位置,你盖了那么一大片难看极了的廉价楼(建外soho),把北京的景色毁得够呛,你后悔吗今天?”说实在的,老潘能把房子盖到别人求他别盖了,那才真叫有水平。
从万通新世界广场,到SOHO现代城,再到建外SOHO。老潘秉承一个商人纯朴的思想,坚决贯彻拿最好的地,盖最便宜的楼,再拆散了零卖的商业原则。轻松地获取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物业的销售胜利。也同时在北京长安街边上,二三环周边留下了不少的“城中村”。
老潘盖的那些楼,地段都特好,一定得是大马路旁,或是地铁物业。楼的模样也都差不多,据说他喜欢用日本的设计师,那样的设计师会比较能给雇主省钱。既然成本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则建筑物的艺术性自然无从谈起。老潘最有特色的是把商业写字楼拆开来卖的策略。一般来说,写字楼一但零卖,其后期的品质就难以维持。因此高档写字楼通常是由一个业主来统一经营的。零卖给散客后,其租金价格通常会显著下降。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建在长安街边,国贸对面的建外SOHO,租金价格只有它旁边银泰中心的3成。SOHO现代城的二手房价格,远不如后来山寨它名字的“后现代城”住宅高。
不过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因为老潘为追求商业利益,把绝好地段的写字楼”故意”给盖廉价了,并且拆细了卖给散客。而散客只能把这些写字楼压价租给小公司。从客观上就造成了在原本只会建造宋丹丹们昂首进出的豪华场所的黄金地段。小公司却只需支付极为廉价的租金,就可以在世界五百强才租的起的国贸边扎堆办公的奇观。而这些小公司,正是北京社会最有活力和成长潜力的商业基础。老潘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行为,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个的创业企业孵化器。老潘搞的那些SOHO们,就像深圳的城中村一样,虽然不那么美观,不那么高档。但却为这个城市的创业者和打工仔提供了高效低价的工作与生活场所,也为这个城市注入了真正的活力。
我的一个朋友,站在现代城前,呆望着熙熙攘攘的拥去小公司上班的80后,喃喃自语地说:“他们才代表着先进生产力,这才体现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看来老潘对社会发展是有贡献的,他彻头彻尾地贯彻了“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为自己创造了财富”的市场经济原则。宋丹丹同志的指责多少有点屁股指挥脑袋,其实她真应该好好赞美老潘,因为老潘的那些廉价楼,为这个世界上许多没名没钱的人,提供了更多的人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