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里的清明节

(2020-04-02 10:54:53)
分类: 散文随笔
       
古诗里的清明节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正当桃红柳绿、梨花风起的时节,清明就踩着摇曳生姿的小碎步聘聘婷婷地向我们走来了。在这美得令人窒息的春光里,泡香茗一杯,执诗书一卷,透过千年历史的滚滚风烟,我仿佛触摸到了清明时节的古人们那些曾经鲜活、灵动的生活画面。 

    有人“祭祖扫墓”。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其核心风俗是祭祀、扫墓,但在唐代或更早以前,这两者却是分开的:清明祭祀,寒食扫墓,北方地区更是如此。唐宋时期,清明、寒食两大节日和风俗逐渐融而为一,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就印证了这么一个事实,并着力刻画了唐代百姓上坟扫墓时的情景,其凄凉、悲切的氛围,读来令人为之肠断:“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诗人张继也留下了一首与清明有关的律诗《闾门即事》:“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正是上坟时,山野地头本该“处处冒新烟”,却为何没有“几处”?原来诗人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百姓不是被抓壮丁,就是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存活尚且不易,又何来的人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古语云“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对于老百姓来说,太平安稳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人“借酒消愁”。清明是祭祖怀旧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家人团聚、上坟拜祭、踏春游戏,是约定的习俗,古今如是。但总有这么一些人,或为前程,或为生计,奔波于他乡异地,就是过节日也不能与家人相聚。舟车劳顿,本就身苦;孤身赶路,兼之心苦。再要碰上坏天气,细雨湿衣,泥路难行,难免倍添愁绪,真个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这满腔忧愁又该如何消减?喝酒啊!古语有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啊,那年的清明节,冒雨赶路的杜牧,也是这么想的,他为了寻找酒家,跟牧童问路,于是便有了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这首小诗在千年之后,竟捧红了“杏花村”和“汾酒”两大名牌,顺带牵出一连串的品牌官司。如若他老人家泉下有知,不知又作何感想? 

    有人“伤春悲秋”。春天,是赏花的好时节。在古人看来,春暖花开的季节,是最美好的,有如青春年少。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美好的事物总是易逝难留,尤其是在暮春的清明,春花盛极而衰的时候,多愁善感的诗人们爱春惜春、“留春不住”的惆怅心态犹为明显,而其中必也包含了他们对人生、命运的种种感悟与嗟叹!曾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南唐后主兼大诗人李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在《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写道:“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桃李依依春暗度…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是啊,诗人本就敏感多思,更何况是一个“国破山河在”“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亡国之君,其万千愁绪又该如何消减?你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他定会告诉你,那满腔的忧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人“踏春郊游”。清明节,古时又称踏青节,除却祭祖扫墓等不可少的严肃礼节,亦有轻松活泼、浪漫动人的另一面。在这桃红柳绿、梨花似雪的季节,人们的心情也如明媚的春光般开朗起来,或结伴郊游,或放马高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诗篇。宋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梨花风起的时节,正是踏春寻春、享受春光的好时候,游子们竞相结伴郊游,流连于西湖的春色,陶醉于苏堤的烟柳,真个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也有喜欢单人独骑、寻花觅柳的,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佳人斜倚秋千笑:“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至于是否能博得美人垂青,然后演绎出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经典“桃花缘”来,自要看各人缘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那眼水井
后一篇:香椿飘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