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立秋
(2019-08-14 17:55:31)
|
|||
立秋,七月节,虽然还在三伏里,但名义上的秋已经开始了。古人用“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来描述此时的物候,你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风已经开始抽离了前阵子的溽闷,带上了一些清爽气息?
古时立秋,往西郊迎秋是祭祀大事。根据《礼记·月令》的记载,立秋前三日太史就会报告皇上说,某某日是立秋之日了,盛德在金,请您斋戒,准备迎秋的祭祀。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对应的方位是西方。所以,迎秋时,天子要着白衣,佩白玉,驾黑鬣的白马,打白旗。跟随的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也一应要着白衣黑领的官衣。 立秋当日,据说天气晴朗不是好兆头,一定要下些小雨,才是大吉。因此,理想的迎秋画面大约是这样: 凌晨天还未亮,天空下着濛濛细雨,空气中弥漫着清凉湿润的气息。一行素洁的白衣队伍,浩浩荡荡从宫城出发,向西而去。当队伍行进到城西的郊野,茂盛的植物与山峦,因被小雨打湿而越发青翠,或许还缭绕着雾气。人们载歌载舞,开始祭祀的仪式——只要不泥泞,便是一部唯美的电影。 此时正是白玉簪的盛花期,公园、街边的花坛里渐次绽放着素白修长的花朵,横生的姿态正像女人发髻上的玉簪。它被列在立秋的时令花里,倒十分符合秋之素洁。白玉簪的好看不光在于花朵姿态婀娜、素洁,还在于即便不在花期,卵圆形带尖的叶子层层覆盖着地面,已然可以让庭院变得养眼了。不过这么好看的花,因为太常见了,反倒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名字。 白玉簪好养,只要种在阴地里,不用特别照顾,就可以一年一年开放。它就是这样,随和、不清高,却也不俗气。它喜欢接地气的生长环境,喜欢深厚的土壤和自由的空气,在庭院、墙根怎么长怎么好,在花盆里、闷在屋子里就不大愿意长好。就只这点不随和,可谁还没点脾性? 六七月的天气,最适合制作酿酒的曲块。制曲的方法很多,东汉的时令书《四民月令》里记载的二次发酵法,农历六月六日开始做引子,把生小麦磨碎、泡水、调制,压成块状,盖上布,放置在密闭的曲室中发酵“卧曲”。到七月七日进行二次发酵,将做好的引子加入蒸过和炒过的谷物,混合磨细后压成一个一个的曲饼,摊放在曲室发酵。过七天后给曲饼翻个,再过七天将曲饼堆放起来,到第三个七天就可以挪到户外晒干,储存起来。酿酒则要等到气温较低的冬季,以便掌握发酵的程度。等到来年春天,酿成的春酒是一年中最好的,正适宜人们“欢言酌春酒”。 在古代,酒是奢侈物,只有食物足够丰富,才可以拿出多余的谷物制曲酿酒。经历了春天的生长和夏天的繁盛,此时的人们将要进入收获与积累的季节,为一年中最盛大的欢聚做冗长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