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洹园的菊花展还在继续。一进大门,红的热烈、粉的晶莹、白的高洁、黄的高贵,扑扑展展、堆银砌玉似的,欢呼着迎接你的到来。各色的菊花,经了园艺师的精心布置,造型千姿百态,吸睛无数。而菊花们犹如仙女下凡,让人眼花缭乱;又如T台走秀的选美模特,错落有致,色彩绚烂。游客们在花丛间欣赏着、赞叹着,流连忘返。
鼻间还有菊花的清香,心里默念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我,信步走到圭塘桥上。放眼望去,原来的青青翠荷早已变了模样,尽是灰白的颓枝败叶、余晖残蓬。纵有几片荷叶尚有些许绿意,然荷叶边缘已颓势尽显,衰败已成定局。仔细观察,我发现,尽管荷花开尽了生命里所有的光华,但美却还在延续。它用一株株纤细的身姿静静地在寒风中摇曳。纤细的身姿是为莲篷准备的,它要把最后一丝营养献给来年的种子。那托举的姿态,在生命尽头处呈现另一种美和精致。其实,残荷何尝不知道,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种子都已准备起程?可是,对于生命深沉的热爱,让它在生命的尽头,哪怕遭受凄风冷雨的摧残却依然清风秀骨,不堕污泥地挺立着。
站在荷池边的我,看着那些残荷把头高高昂起,脊梁挺得直直,高高低低地排列着,共同构成姿态的美韵。外面的繁华和喧闹与残荷无关,名利和争斗与残荷无缘,它们寂寂地静默着,守护着脚下的这一亩方塘。偶有两三只麻雀立在倒下的几处荷茎上,嬉闹着、跳跃着。微风吹过,远处的鸟鸣越发清脆婉转,我仿佛听到了荷花的心语:“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其实,“枯”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残荷,真的不耐看吗?不,只要你用心观察,它们残而美、残而优、残而雅,残中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它们把自己光辉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过往的岁月,把生的希望留给下一代,所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轮回。而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残荷吗? 这些挺立的残荷,各自纷呈出抗争的生命,映射出一个个无畏的人生。
由残荷,我想到了去世前五小时仍在办公电脑前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和输液管,手指颤抖地工作着的林俊德院士,一位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国防事业。想起了“天眼之父”南仁东,他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科学技术工作,躲在荒凉的深山中,全面指导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想起了“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即使疾病排着队来找他、宿在他的身体中,他依然认为“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如同《奶奶的星》一文中,他借奶奶的话写道:“人死了,是为了给活着的人照亮。”如同残荷枯败,是为了给新生的种子让路。
世上如残荷般奉献自己、照亮别人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虽没有菊花的娇艳和俏丽,但他们内心的执着与美丽,让你平添一种温暖、一种希望、一种感怀、一种敬意。
思绪回到眼前,再次望向那一池残荷时,我仿佛闻到了残荷的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