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内容包罗万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据初步统计,出自《周易》中的常用成语、熟语及典故就有120多条。正所谓:平常日用不离道,“百姓日用而不知”。通过对这些成语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周易》文化内涵的理解,以达到对《周易》文化发扬光大之目的。
由《周易》所衍生出的成语,有的直接取自《周易》原句,如“谦谦君子” ;有的是通过调整《周易》词句而形成,如“鼎新革故”;有的则添加数字而成,如“九五之尊”等等。这些成语充分反映了《周易》对于自然规律、吉凶推断、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安邦定国、民族精神等诸多方面认知,本文谨以大家所耳熟能详的几则成语为例,来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及其产生的深远意义。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道运行刚强劲健,周而复始,永不停歇。推及到人事,说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不停地运转,永不停息,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坤·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作为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周易》八卦用八种符号代表自然界的八种现象。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周易》讲究阴阳辩证,遵循自然,就是要人们向大自然学习,遵循自然规律行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早已升华为中国最重要的民族精神,让我们华夏民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九五之尊:语出《周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和五都是《周易》中的爻位名,乾者象征天,而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九五即《乾》卦中的第五爻,居于刚位,为君主之位。古人认为九在阳数(奇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居正中,有调和之意,这两个数字结合在一起,既尊贵又协调,无比吉祥。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其实《周易》中是比较讲究数字的,并由此形成易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象数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许多建筑与数字有关,如“九门相照”“九重阳”等,这些说明易学中的数字符号早已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思维方式。
革故鼎新:语出《周易·杂卦传》:“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与《鼎》是《周易》中的一对反对卦,《鼎》卦上离下巽,巽为木,离为火,木上燃火,有烹饪之象。即以火烧鼎,变生物为熟物,这就有“革故鼎新”之义。意思是变革与出新,更新除旧。《周易》与阴阳五行学说流传久远,对中国社会影响很大,了解《周易》中的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及六十四卦相生相克的道理。
《周易》成语典故饱含着古人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研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会如《周易·系辞上》所说《周易》“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博大精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