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浙江宁波慈溪的小学生黄唯意外走红网络。原因是在同一趟公交车上,他4次让出了自己的座位。很多网友知道这件事后称赞说,他的举动给成年人上了一课。
从新闻中可以看出,黄唯的礼让出于本心。他上车时,车上人多拥挤,他站了十几分钟好不容易等到了座位,可因为不忍看到他人工作了一天还站在车上,不忍看着老年人站着乘车,只要有人需要座位,他就会选择让座。正如他所言,如果不让,心里会不舒服……是礼让之心让这位少年彬彬有礼,有了连续4次让座的善举,也是因为礼让,他才会走红网络,受到大家称赞。
礼让不是一场秀,更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在黄唯身上,礼让是一种习惯。公交车上的善举只是他暖心日常的一部分,平常的他就是个热心肠,哪里需要帮忙,永远会冲在第一位。正因为他平常的热情有礼,能够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才能在连续4次让座、走红网络后淡然处之,认为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是理所应当的,以后该怎样办还会怎样办。
谦和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润滑剂,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曾经有新闻报道称,一位耄耋老人通过斑马线过马路时,向为自己让行的机动车驾驶人鞠躬致敬,感动了无数人。同样,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传唱千古,也是因为故事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让人们懂得了礼让的道理,还让这种美德成为一种风尚。
生活中,需要我们礼让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斑马线前要礼让、行车会车要礼让、有序排队要礼让、乘坐公交要礼让、乘坐电梯要礼让……我们应该向这位少年学习,在一次次的礼让中,让文明的种子植根每个人心中,成为一种习惯,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家庭,带动更多人,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温暖的“礼让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