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二意”度晚年
(2016-08-20 08:35:23)分类: 老年天地 |
首先是开心。人到老年,衣食无忧,你怎么开心就怎么过,没人能烦恼你,除非你拿别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没有放不下的事情,除非你自己不愿意放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除非你自己不想过或不敢过。我有两位老友,都是87岁的老大姐,参加工作初期各自都在区委工作过,两人一生的命运都很坎坷,前者甚于后者。可是前者自寻开心,上老年大学,学绘画,练书法,写回忆文章,生活丰富多彩,其乐融融。后者却耿耿于个人的不幸,念念不忘已故的老友,生活痛苦,难以自拔。其实,人人都有烦恼事,老汉我也不例外。但是要自己找乐。我每天清晨游泳,与泳友相聚,互相开开玩笑,开怀大笑,自得其乐。
其次是静心。我们老人可能都有这种感受,不是身累,主要是心累。解决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心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大智慧。《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大意是,这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也因而能够在其中生长。因此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恢复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万物的生长虽蓬勃而复杂,其实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根源都是最虚静的,虚静是生命的本质,这种生命的本质也是自然的常道。老有所养,要害是养心,养心主要靠静心。人一闹腾,六神无主;人一静谧,风度俱来。自己颇有感悟。
第三是善心。据说一位哲学家有一次问他的许多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一颗善心。”那位哲学家说正是,“你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因为有着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心安理得,能去做一切与自己适宜的事;对他人,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可亲的朋友;对社会,则是一个有益的人。”我们老人,历经沧桑,炼就一颗善心,有利于自己健康,有利于家人,有益于社会。
所谓“二意”,就是一不刻意,二别介意。
人到老年,最重要的是保健康能自理,在养生方面有很多要求,我们应当注意,但是不要刻意,不要处处小心翼翼,处处循规蹈矩,丧失自我。比如咀嚼一口食物也要数着30下等,这些完全没有必要。再者,进入老年期,三灾八难、五劳七伤降临到你头上的机会会增多,因此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别介意,“别把令人不高兴的事放在心上”。凡事安然面对,泰然处之。不仅是保健,老年在社会关系上也是“应变”时期,丧失亲人,好友离去,生离死别,这些也要冷静应对,一不刻意,二别介意。保持坚强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总而言之,我们晚年要开心、静心,更要有善心,处事不刻意、不介意,这样“三心二意”度余年,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