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不堪再恶化
标签:
草场牧草牲畜露天矿苏尼特锡林郭勒盟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7月本应是水草丰美的季节,但记者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采访时看到,绝大部分草场牧草长势不良,有的甚至还处于草场返青时的状态。满达拉图嘎查(村)牧民斯日古楞告诉记者:“这些年草场退化严重,即便正常年景,和30年前相比,牧草的高度、密度也大不如前了!”
经过近10年不懈的治理,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大为好转,但与上世纪70年代初比,没治理过的草原产草量只有以前的一半;而经过治理的草原,产草量也只达到了以前的3/4。
过度放牧
历史上的苏尼特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常年干旱少雨,加之超量饲养、过度放牧,沙化日益严重,草原生态逐步恶化。
据统计,苏尼特左旗1999年牲畜达到198万头(只),是解放初期的10倍。与1949年相比,锡林郭勒盟1999年牧区人口增加了3倍,牲畜头数增加了10倍;每头只牲畜平均草场占有面积由170亩左右降至14.6亩。锡林郭勒盟的大部分地区,正常年景牧草基本被“啃光剃净”。
矿产开采
乌珠穆沁草原是内蒙古最好的草原之一。如今,各种各样的重型运煤车辆穿梭往来,留下一道道车辙,仿佛是草原上的道道伤痕。
内蒙古草原遍地是“宝”,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铜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等矿藏。在工业需求与丰厚利益的驱动下,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矿产开采和冶炼基地。
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的伊敏河露天煤矿是我国目前正在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之一。据专家介绍,仅规划开采的一、二露天矿占地4.95万亩,每年鲜草产量减少近万吨。如按矿区总体规划,占用草场20多万亩,牧草将减产4万吨。据调查,一露天采掘坑附近亩产鲜草由200多斤减至170多斤。
露天开采破坏的不仅是草原植被,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地下水资源。近年来,呼伦贝尔7大河流全部出现断流。
此外,草场土地征用后,原来放牧的牲畜将转移到周围草场,加重周围草场载畜负荷量,加剧草场退化。
对这种开发,当地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点上开发、面上受益”,意思是每转移一个牧民,就相当于缓解了将近1平方公里的生态压力,而建成一个环保达标的现代化4×60万千瓦燃煤电站和与之配套的年产1100万吨原煤的露天矿,占地只有5平方公里左右,但每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左右,同时可直接或间接吸纳上千名牧民转移就业,相当于1000多平方公里草场得到长期有效保护。
西乌旗的一个干部说得更直白,“当各地的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时候,总不能让我们在草原上守着金山饿死吧?”
垦草种粮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草原开垦之风,也成为草原生态恶化的主因之一。
通辽市扎鲁特旗曾是草原肥美的地方,随着科尔沁草原的退化,扎鲁特旗已成为“科尔沁最后一块完整的草原”。但就在这里,当地一位嘎查长(村长)介绍说,1996年以来,该嘎查70%以上草场先后被开垦,总开垦数达到了5万亩。开垦后的草原对外承包第一年租金达280元/亩,随着土壤被风吹走的程度加重租金逐年递减。种玉米一般耕种6年,土壤的70%以上即会被风吹走,变成白干土;种绿豆一般只用3年,土壤的70%以上就被风吹走了。
虽然草原在大面积消失,但开垦者的收入却十分可观,每户年收入5万—30万不等,少数能达到60万—70万元。
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院院长杜文告诉记者,内蒙古草原脆弱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草原的生态极易遭到破坏,要想恢复,至少需要30年,而原始生态系统、植被种群和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开垦草原进一步加剧了当地草畜失衡的局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和国家各种惠农补贴的落实,很多人都有弃牧从耕的计划,草原开垦之风愈演愈烈。2009年内蒙古开垦草原案件947起,居各类草原违法案件的前列。

加载中…